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名師開講

樂捧金鳳,喜贏新機


分類 / 名師開講
作者 / 張在心
期數 / 第期

    樂捧金鳳,喜贏新機


朗讀:


直銷起手式


樂捧金鳳,喜贏新機
設定目標是發願,過程是喜捨與付出,結果是承擔與成全。需要的是更大的心量和自我修正,而不是權謀或手段,才能在座標上產生正向位移,最後得到聚人的結果。

文◎張在心

目標設定,是組織課程活動的常客,也是歲末年終和新階段初始必上的單元。然而,設定目標的思維和精神到底是什麼?

首先,願意設定目標是好的,它代表一種想要的態度,一種出發與渴望的念頭。可是,卻不一定代表願意承擔改變,願意化解難題,和堅持到底不放棄。

想要,是一種主觀對於結果的期盼,不等於客觀實力條件的聚足,以及人際關係的支持。目標這件事情基本上是好的,因為願意設定目標,代表你有承諾,會比較警惕和努力一點。進一步來看,達成目標的內涵是什麼?過程或路徑是什麼?有了念頭之後,想要成功的果,而讓因果聚合的條件又是什麼?


守護自己的心,謙卑和戒慎

「謙受益,滿招損」,一個人一旦驕傲起來,可預見生涯要開始下墜了,貴人要遠離了。一個人要有所成就,可能要名師指路,或者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閱人無數等等,然而就算是祖上積德、好運連連,若不能戒慎恐懼,多行善事,廣結善緣,恐怕也好不了多久。

以上談的種種,都是在提醒我們,人不能目中無人,恃才傲物。一個人在直銷事業有所成就,其實是眾人的加持與成全,別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。對人常存感恩之心,樂於放大別人並願縮小自己,若要讚美則表揚他人,若要檢討就檢討自己,做到這些事情,會比較受歡迎。試想,一個無禮驕縱又令多數人討厭的傢伙,來跟我們談遠在天邊的目標,如何接受呢?所以,很多人的問題往往不是專業問題,是這個「人」很難讓人樂於接受。

設定目標是發願,過程是喜捨與付出,結果是承擔與成全。需要的是更大的心量和自我修正,而不是權謀或手段,才能在座標上產生正向位移,最後得到聚人的結果。


目標設定的內涵是自我超越

既然是目標,表示現在我們的「樣子」還不夠用,對於成長的挑戰關卡還過不去,因此,達成目標的我們必然是一個「新的樣子」,而不是現在或過去的「老樣子」。每個人的關卡不一樣,大致說起來分成做人和做事兩大類。

第一是做人,直銷就是一個人際的事業,這個議題更是重要。此課題比較難以具象量化,也不是一朝一夕講得清楚,可是做人難題又活生生在你我日常生活中上演。組織中的品德和人格學分,通常由該組織領袖潛移默化扮演,所謂「上樑不正下樑歪」,你不去種下一顆好的種子,那麼便會長出心靈的雜草。當你不去計畫,其實等於正在計畫失敗。

第二是做事,組織中一直在談ABC、聚會、經營法則等。試問:一年過去了,組織培養出幾個A咖?幾個新的主持人、見證者、儲備講師?幾個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才?反過來問自己:聽那麼多成功激勵分享與課程,到底認不認為自己應該勇於承擔,成為組織團隊的A角色接班人?或者都推給別人?

在培訓領域有一句話:

「領導不出新的領導者,等於沒有在領導」

「講課講不出新的講師,等於沒有在培訓」

對於資深中高階卻還沒能夠承擔挑樑的人來說,不願或不能承擔被複製的角色,那也是複製,是在複製恐懼和藉口。上線們請注意自己的言行,因為領導者是希望和勇氣的化身。團隊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,身教重於言教。我們不能老是在新人訓和增員時,叫別人激發潛能,叫新朋友自我突破,然後自己卻原地不動。


修理,修自己、再理別人

如果說激發潛能而超越自我是一種數學上的乘法或加法,那麼我們絕對要有慧根,好好想一想:如果能夠用除法和減法來琢磨自己,難道不是一種「創新」嗎?

人的盲點或茫點太大了,總是看不清自己,但身旁的人對我們,卻看得很清楚、聽得很明白。如果認為自己沒有什麼不好,沒有什麼該修該改的,根本不會有錯,那麼這個人不是已經成佛,就是可能毀了,沒得成長了。

邁向目標之路,需要一個更好的自己。筆者在工作生涯之路,見過無數志得意滿的領袖,大聲疾呼「夥伴要改變、調整」的課程,以及企業無數的檢討會議。調來改去,變來變去,原來只是想要「修理」與「修改」別人,而自己卻一路走來、始終如一。

日本歷史上的銷售之神原一平,生涯中屢創輝煌。一個沒有高學歷、沒錢、住在公園的人,一天只吃兩餐,西裝是二手的,口袋在反向邊,居然還能餓著肚皮、吹著口哨,意志昂揚去工作。人家不錄取他,自己拿個板凳桌椅進去,精神可佩。然而,更讓人欽佩的是,他在每個生涯需要突破的階段,先去圖書館進修,然後到了某個瓶頸,去廟裡找師父開導,後來乾脆辦了一個「原一平批評會」,廣邀親友諫言,直到親友講不下去而告停。


放大數量和勇氣,用盡洪荒之力

與其說數量的放大,不如說是品質的提升和變大,沒有人會因為能夠成交而不去收單的,倒是會因為屢屢受挫導致停滯不前。質量的放大有哪些呢?包括:

1. 名單的放大:原本不想談的人,害怕受挫的訪談對象,現在一一敢去面對和接觸。

2. 關懷的放大:原本 建立信任與溫暖關係的溫度不夠,被認為是單向的推銷,現在卸下心防,讓對方認為是為我好的建議,而不是只想騙我的錢。

3. 能量的放大:分享是一種信心的傳遞、熱情的移轉、體能的感染,現在收到這種腦波意志的能量訊號,願意進一步嘗試。

4. 服務的放大:從有形的貼心動作,到無形的關懷次數,甚至連專業知識都放大了,可以跨越對方採取行動的標準門檻。

5. 區域的放大:跨出原本的人際範圍,進一步向外區或者人脈轉介人脈邁進,接觸人數放大,成交數量也會跟著放大。

6. 承擔的放大: 願意在支持輔助機制上,承諾給予更多的協助,讓對方原本高風險的意識降低,忐忑不安的心轉為可以成功的確信。

7. 形象的放大: 從原本經驗來到一個新的事業,難免讓人有觀望和質疑的想法,甚至讓人質疑非本科經驗,能成功嗎?現在能用新的形象展現,從一個推銷者轉為專業人士的角色,一定能讓人增加跟隨信任的分數。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為什麼你一定要聽話照做?

中國直銷市場現況簡述

e-HP網路聚會(二)e-HP的功能

顧客經營與管理:激發你的「梅迪奇效應」

光芒萬丈的觀想世界: 世界財富制度的本質

沈默的勇者

你也可以是魅力型講師

直銷從業人員VS心智管理:跪著做人,站著

1為什麼大於10億、大於100億

直銷心靈練習曲:心靈力量造就領袖威力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