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的考驗,不止是防護新冠病毒染身,也挑戰我們是否能夠順應變局。養成良好習慣,防止慢性副作用的成癮行為,更是我們新的人生功課。
今年這幾個月來,因受新冠病毒的疫情影響,大家無論在生活或工作上,都受到了很大影響,少出門,勤洗手,戴口罩,成了防疫的標準動作,為了防止病毒擴散感染,有些地方採取封城隔離,讓本土病源不要帶出去,外地病源不要走進來,而台灣這次防疫大戰,到目前為止控制得還很好,博得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賞,這也是因為經歷過17年前慘痛的SARS,讓我們有經驗及警覺,做好對抗新冠病毒的防疫工作。
適應新的生活與工作模式
衛福部一直很擔心爆發群聚感染,所以勸導國人儘量減少與人近距離接觸,禁止多人的活動聚會,甚至搭大眾運輸工具也要戴上口罩,國外回來者居家隔離14天,許多公司行號都採取分批上班,居家辦公及遠距通訊,利用網購採買日用品及叫外送食物,這些新的生活方式不得已成為常態。
雖然疫情迫使我們的生活形態改變,但慶幸的是,拜電子科技進步之賜,讓我們仍然能在外界活動減少之時,利用遠距通訊、線上會議,資訊傳遞仍然保持通暢,居家上班亦可順利完成工作任務。
但問題來了,以前我們都是到工作的場所上班,心裡習慣辦公場所的環境及氛圍,來到辦公室就是專心工作,如今換成在沒人監督下,加上家裡的舒適環境,若無高度的自我要求,能否符合以往上班時的工作效率,實在值得探討與考驗。
以我為例,過去與客戶都直接面對面的開會,現在改成視訊交流溝通,但我就發現居家上班有了副作用,雖然過去3個月沒有參加過一場春酒,但體重卻增加了3公斤,因為在家很方便之下,就多泡一杯咖啡,不知不覺地隨手拿零食吃;還有一位朋友在家更懶散了,由於不必通勤上班,可以晚一點起床,常常晚上追劇到凌晨,迷上了連續劇。所以在生活形態改變時,若染上了一些癮症,積久成習,會造成身心長久的不良影響,不可不慎。
心理層面的依賴
我們倒是可以利用這個機會,來探討上癮(Addiction)的原因。從心理層面的依賴來看,譬如為何許多人會染上菸癮,其實以抽菸者的調查資料顯示,最大比例來自於青少年時期,模仿大人抽菸,依靠抽菸來表現像個大人,亦有來自同學的慫恿,一起抽菸才是好哥兒們;對於許多忙碌或壓力工作者,菸的尼古丁成分,讓他們感到興奮刺激,久了就變成老菸槍,菸不離手了。
而現在最常見的就是上網成癮,每過幾分鐘就得滑手機,查看社交媒體上的對話,尤其給好友傳了信息,卻久久沒回,心裡很氣,為何只讀不回,老嘀咕著漏掉什麼;還有人沈迷線上遊戲,兩隻手指都成了扳機指,許多年輕人打工賺錢,只為了買遊戲軟體;我也看到一些人,常常找牌搭子,天天在麻將桌上摸八圈,甚至上郵輪玩德州樸克,成了郵輪的VIP,可以免費上船了。
我常被同仁說是工作狂,早上8點上班,晚上8點下班,回到家還回郵件,晚上11點還跟美國通電話,星期六日參加活動,休息一天就全身不舒服;另外常見的,有些人家中還有衣服,遇到特價就拼命買,有的衣服放在衣櫃裡,好幾年沒穿過;特別是最近疫情期間,許多朋友經過藥局、超商,都會去排隊買口罩、衛生紙;這種心裡的焦慮不安,反射到重覆透過某種行為,才能讓自己安定下來。
生理層面的依賴
第二個層面是對生理的依賴,最常見到的是對某種食物的依賴。以我為例,甜食是我的最愛,凡是巧克力、珍奶、麵包蛋糕,來者不拒,若再加上一杯咖啡,真是人間美味,也因此造成我的血糖過高,小腹凸出;有人一天沒有三杯咖啡,工作不起勁;也有人喜愛吃花生,一餐沒有它,寢食難安;還有一些朋友,每天晚餐都會開一瓶紅酒,到處收購名酒,儲放在家中酒窖,對酒的品味很上乘,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與我們外出旅遊時,若無好酒佐餐,就會顯得悶悶不樂。
我還看過有人無肉不歡,魯肉飯和自助火鍋是他的最愛,三盤肉是小事一椿,嗜肉一族非他莫屬;也有一些人,喜愛運動,跑步、騎腳踏車樣樣都來,一天不跑10公里,全身不對勁;還有一種人,為了保持健康,每天吞一大把的保健食品,也有人出外怕曬,把防曬乳液塗得像油漆;最嚴重的是染上毒癮,凡此種種都是依賴對某種物質的重覆使用,來降低或消除過度敏感、暴躁及不安。
既然我們已清楚這些成癮行為,會造成身心的不良後果,有些癮症甚至違反法律,對於個人、家庭及社會都是勞民傷財,但是人性的弱點,往往只求一時快感,不顧不良後果,最後真的是得不償失。
疫情的考驗,不止是防護新冠病毒染身,也挑戰我們是否能夠順應變局。養成良好習慣,防止慢性副作用的成癮行為,更是我們新的人生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