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說歷史會重演,但是,沒有歷史學家可以告訴我們,未來會重演哪個時代的歷史,但我們可以從占星學判斷歷史循環的週期。
上次(第344期)我提到了木星與土星的會合,從2000年進入風象星座,風象星座代表智能,與思想歷程習習相關,快速、無常且抽象,創造發展新概念的社會形態,這些說法對於沒接觸占星學的人而言十分抽象,為了讓大家快速秒懂這些象徵,我們可以乘坐時光列車回到前一個風象星座的時代——13與14世紀,而這個時代也涵蓋了史上死亡比例最高的黑死病時期,從那個時代主要社會現象,帶來一些進入風元素時代的思索,希望有助於我們對比現代、窺測未來,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,迎接新時代的到來。
黑暗歐洲民智大開,正式出現大學教育
歐洲從5世紀受到宗教力量控制政治與社會,原本理性哲學的古典知識都被改寫,哲學、占星在當時是可疑的學科,歐洲有600多年處於文明的黑暗時期。但由於十字軍東征,讓位處東西方交界的城市成為文化貿易的交會點,戰爭的戰利品包含了成千上萬冊的阿拉伯文藏書,吸引懂阿拉伯文的學者來到此地,學習阿拉伯的知識,並翻譯成拉丁文傳回歐洲,黑暗歐洲就此民智大開。
傳授知識培育職業人才的機構也因應而生,義大利波隆納大學是歐洲的第一所大學,但是它最早的教育形式是師徒傳承的技職學校,直到13世紀才成為招收學生的學校;13世紀也是歐洲知名大學學院林立的時期,如巴黎大學、牛津大學、劍橋大學等。大學的拉丁字根是「天體」(universo)加上「位置」(sita),意即大學的知識就是來自宇宙天體位置的學問。
前述波隆納大學是中世紀著名的醫學培訓中心,在12世紀(1125年)納入占星學科,主要教授運用星象去評估對人體的影響,這個時期在大學裡的占星學跟醫學的關係很密切,之後歐洲著名大學也都陸續納入占星天文的學科,並成為有學術地位的學問。
從歷史的發展,對比現今許多的共同點:我們同樣處於不同語種的各類知識大量被翻譯、變得容易傳播取得的年代,這些資訊也快速提升各國的文明水平,豐富的知識庫讓教育變得多元,再冷門的內容也可以找到社群投入教育耕耘。由此也可看出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:大學教育在13世紀是一個新興的教育體制,發展到今日,已經出現越來越多體制外的學校,可能聚集成改革現有教育體制的新發展,而且教育的方向與形式也會改變,例如我們開始進入線上化教育,或是在家教育;也因此會帶出更多元的新科目進入學校,或是古典學問再現而受重視,當然,我私心期待將會進入占星學重新獲得正式學術地位的時代。
全球化的開端,來自遊牧民族的世紀
13世紀也被中外史學界稱之為「蒙古人世紀」,當這個遊牧民族崛起並往西方擴張時,原本主導歐洲政治的東羅馬帝國已經分裂,驍勇善戰的蒙古人攻下中亞大國花剌子模、俄羅斯、以及西亞的眾多穆斯林國家,最後滅了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,讓阿拉伯人的黃金時代落幕。
這幾個大國滅亡後,蒙古成了橫跨中亞、西亞、東南亞、東歐、南歐、非洲的龐大帝國,更使得自古以來東西方貿易流通的主幹——絲綢之路,史無前例地被包含在同一個國家的疆域中;蒙古帝國的影響範圍還橫跨海上交通,使得東西方的商貿來往成了無國界的交流。所以,蒙古帝國的建立,加速了東西方多個民族的文化與技術交流,導致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。
對比這段全球化的歷史,可能顯示21世紀將有大國崛起主政世界主要疆域而形成的全球化;但也有另一個可能性,世界會打破國界疆域的分隔,讓金融、商業、技術與資訊文化,甚至旅行移居更加速流通。以現今網路資訊無遠弗屆,而疫情更促成了遠端工作即將成為主流生活,全世界單身人口增多,更促成數位遊牧民族生活方式方興未艾。
或許,打破生活和工作的界限,打破國與國的界限,是未來全球化的樣貌。以上述發展趨勢來看,第二種可能性更大,也更符合風象時代全球交流的特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