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提供/李珮瑜
收成的季節,田野中一群人幫忙採收農作物,不知情的人會以為這是哪個觀光農場,其實是李珮瑜帶著「精誠團」到務農的夥伴老家去幫忙。在雙鶴的領導人中,6年級的李珮瑜算是「齣頭」(台語,花樣、把戲之意)最多的,上山下海無所不包,堅持「玩樂有時、工作有時」,先盡情地玩,事業下禮拜再說。
各位同學,把你的專長交出來
主修廣告設計的李珮瑜,原本就擅長創意發想,規劃團隊活動時,更希望能夠做出有別以往的模式。她觀察到,組織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專業,在學習直銷經營的同時,讓他們將專長貢獻出來,就能辦出與眾不同的活動。
例如,幼保專業的夥伴化身「○○姊姊」,將小朋友圈在一起,為他們說故事,孩子放電的同時,媽媽也可以在會場充電;補教業的老師,則針對青少年問題,提供家長解決方案;醫師背景的夥伴,提供專業的醫療常識,甚至開課教夥伴,看病的時候要怎麼有效率地跟醫師溝通。
「在我的團隊裡,不會只學到靈芝知識,每個人的興趣與專長,都能成為團隊的共享資源,大家一起學習成長。」泡茶達人教茶葉知識、紙藝專家教摺紙,陶藝老師帶著大家做出獨一無二的陶藝作品……與其說是直銷團隊,更像一個多元學習的社團,是學習的百寶箱,也是夥伴的生活智慧王。
開心了,心就開了
不少反對孩子經營直銷的家長,參加過活動後,總會告訴李珮瑜:「小孩交給你,我很放心!」有些夥伴也會告訴她:「我先生反對直銷,但他要來參加活動。」集結眾人之力,辦出適合各種階層的活動,老中青都能玩得盡興。開心了,心就開了。
李珮瑜讓活動單純化,學習的時候專心學、玩的時候盡情玩,不會在遊樂園大聊事業,也不會在聚餐時推薦產品,而是將直銷的生活風格展露在反對者面前,讓他們自然而然認同。新朋友想要進一步了解,他們會說:「下週哪天你有空,來會場看看。」
即使兩天一夜的小木屋度假,頂多讓新朋友體驗產品。晚飯後,聚在大廳邊喝咖啡邊做臉,從來沒有安插過OPP,連產品DM都沒有拿出來,南投、嘉義一帶的小木屋都快被他們住遍了,「在公司做不到的事,我們來做,應該在公司做的事,就回公司再做。」
不可愛的,就不要複製下去
雖然肯定產品,也會推薦朋友使用,李珮瑜卻害怕會場是個走進去就出不來的地方,愛用者當了5年,才知道直銷不是她想像的面貌。「可怕與可愛只差一個字,結果卻天差地遠。」建立團隊之後,她檢視來時路,不喜歡的東西就不要再複製、有疑慮的東西通通去掉,讓新世代體驗到與網路流言完全不同的直銷環境,「我不走套路,而是要讓直銷走出更寬廣的路。」
笑說組織中沒有人年紀比自己大,李珮瑜儼然團隊的大姊頭,有些兼職的8、9年級生,在正職工作中遇到的職場難題,會請教她應對方針,家庭、感情、交友出了狀況,也會徵求她的意見。才華在職場上無法發揮的夥伴,李珮瑜會將活動交給他們舉辦,讓他們的才能在活動中淋漓盡致發揮;還沒加入的新朋友,也會在球類競賽中,與陌生人建立起革命情感。
李珮瑜認為,直銷應該隨著時代做出不同面貌。有些領導人,強調要專職才能將事業做大,她不鼓勵年輕人輕易專職,「先讓他們歷練一番,嚐嚐受薪者的艱苦,之後再來經營,更能感受直銷的珍貴。」而這群年輕夥伴,總是將團隊活動放在第一位,中秋連假剛玩過,已經在問雙十連假、跨年要去哪裡了。
實體活動人人愛,線上互動更加可愛,在團隊的Line群組當中,不會侷限於直銷話題,有人吃了美食、買了新衣或者瘦了幾公斤,都會貼文跟大家分享,不僅不會換來「請勿傳不相關訊息」的回覆,反而是七嘴八舌的連串討論。
群組對話經常是「垃圾話」,而正是這些垃圾話,將大家連結在一起,發想出更多可愛的活動。假期前夕,常常有夥伴半夜兩點還在群聊;這個可愛的團隊,讓大家一進來就不想走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