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幾何時,好久沒聽過太平洋建設的消息了,看看奇摩站股市行情,它現在一股僅及4.89元;至於唸台中一中時每天必通車路過的「故鄉之光」,做Kennex球拍知名的光男,則恍然已經破產下市。
猛然發現:企業的經營,表面上是在與對手競爭,其實真正的挑戰是對抗自己。這不是洞見,而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他的名著《創新之兩難》提出的發現。成功大公司的殘酷回報,就是失敗;因為它們總覺得萌芽中的新市場太小,不夠支持企業的成長,最後終將因錯過「下一個大市場」,而被消費者、股東和時代遺忘。這道理在創新科技輩出的數位時代,見證速度更是人生一瞬。
雖然「長江後浪推前浪,前浪撲倒沙灘上」是商場常態,但就是有少數不甘心的企業家,他們闖開一定撲倒他們的長江,自己創造出一片海洋。
創造海洋,同樣不是新觀念。1950年代,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提出的「創造性破壞」理論,就是這種積極海洋視野的濫觴。他指出:經濟進步的動力,來自改寫規則的創業家,他們破壞舊生態,創造新海洋,人間因而生生不息。
破壞自己所在產業 ... ...
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/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