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「供給過剩」帶來的經濟衰退,是我們不熟悉的新鮮事,應付起來,困難與痛苦之大,遠超過我們的想像。猶記去年,我們還在討論這波衰退是軟著陸,還是硬著陸,在6月大熱天中驀然回首:何只是硬著陸,根本已是「墜機」式的探底。
近半世紀以來,我們一直擔心「供給不足」的通貨膨脹衰退,深怕淹腳目的資金,捅高了物價,導致人們買不起東西,緊縮需求,帶來衰退。像26年前的石油危機,台灣家家戶戶囤積衛生紙、沙拉油與輔幣,害得我們要買郵票,來付上學的公車票。但「供給不足」的通貨膨脹怪獸,始終沒來,來的是「供給過剩」
的通貨緊縮精靈。
儘管害怕,但終須調適,因為它是數位時代的副作用。工業時代,產品雖可以大量生產,但做不到「鉅量生產」,庫存品降價就賣得掉(俗諺:沒有賣不掉的產品,只有賣不掉的價格);數位時代,企業用威力強大的CPU來運算成本、市場、售價;用無遠弗屆的供應鏈軟體、網路聯結跨國工廠;加上關鍵零組件IC的價格飛落,大部分消費品,要多少,有多少,而且物種也多,通通價廉物美,沒有需求的產 ... ...
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/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