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提供/朱芯儀
朱芯儀17歲時,因為腦瘤而致雙眼失去視力、右耳失去聽力,右半身肢體也不再協調。看似與幸福絕緣,現在卻是台灣第一位視障諮商心理師。她不但侃侃笑談幸福,還提供切身經驗、闡述該如何為自己勾勒幸福藍圖,以及如何積極地去爭取它、擁有它和享受它。
幸福可以用具體指標來檢視嗎?朱芯儀借用馬丁‧賽里格曼的理論「PERMA」來說明,這5大元素對檢視自己的幸福指數有莫大助益。
「幸福,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。對一個老菸槍來說,幸福也許是能悠悠哉哉地抽上一根菸;對一位老爺爺來說,幸福可能就是吃得飽、睡得好,晚上起來上廁所不超過兩次。」朱芯儀風趣開場。
「用一句話來描述,幸福就是持續而穩定的滿足感。吞雲吐霧,是一時過癮;吃飽睡足,那叫短暫舒坦。」她解釋:「如果依然患得患失,或者今天還在、明天可能消失,這些都不算幸福。幸福是有希望、有愛、有連結的。」
朱芯儀用近代心理學的發展來說明,以往心理學主軸在輔佐對象「離苦」,自從1998年馬丁‧賽里格曼(Martin Seligman)推出正向心理學後,開始側重於助人「得樂」,就是積極、正向地為自己獲取和累積幸福感。
她揭露了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:「幸福」與「不幸福」並非天平兩端的等量存在,「不幸福」其實是大多數人的正常。換言之,如果你認為自己離幸福遙遠,一點也不足為奇。
你不過是世上絕大多數「不幸福」的人之一
「人心中十之八九的事都帶著負面色彩,所以不快樂很正常,快樂反而變成需要去探求的選項。」朱芯儀說:「工作很累,維繫親子或人際關係很累,生活中挫折不斷,每個人每天都像在受苦,你的確可以理所當然地不快樂。」
這並不代表生命中真的苦多於樂,關鍵在大腦。她提到「演化心理學」中的說法,人類對於痛苦的記憶遠深於快樂美好。「誰傷害過我,我記得特別清楚;誰曾經帶給我歡笑,我反而容易忘掉。」
心理學家喬納森‧海德(Jonathan Haidt)在2006年發表正向心理學的經典之作《象與騎象人》,10餘年來深深影響心理學界,這兩個角色足以幫助人們釐清不幸福的緣由。
難馴的大象代表情緒,騎象人則代表認知,這正是每個人內在感性和理性兩個面向。所謂不幸福,必然起自3種失衡:「騎象人狀況不好,象的狀況不好,或者兩者間關係不好。」
「騎象人狀況不好,多半與腦袋有關。這是個原廠設定,你必須從過去經驗中汲取教訓,又必須估量和規劃未來,所以腦袋中交雜著過去、現在和未來各種念想,它很難清明。」
網路興起也造成很大的問題,她有些無奈:「資訊流通太快、太密集,加上環境氛圍的改變,讓人亂了分寸。本來追求幸福就不容易,現代人又陷在更多的干擾中。所以你不能照單全收,要做必要的切割,防止被雜亂的訊息牽著走。」
幸福可以靠自己去儲存和累積
再說到象徵情緒的那隻象,大腦的原始設定是避難,這隻象本來就容易受驚嚇和對傷害記憶深沉。「你必須刻意幫牠儲存正向情緒、讓牠平和;也就是說,你必須學習取悅和照顧自己,把正向經驗一點一點記錄、存放起來,一張卡片或照片,都能在負面情緒湧現的當下、適時地提醒你曾經擁有的幸福。」
「只有關係和諧,騎象人才能駕馭大象,一起走向幸福終站。」她點出很多人的通病:「我們面對自己負面情緒的方法常常是責備,覺得自己不該這樣。就像大象不聽指令的時候,騎象人一味地喝斥鞭打,這樣彼此關係怎麼可能好?你應該好好理解這頭象,為牠創造不批判的安全環境,讓牠不孤單、有力量。」
情緒是自然流露,不能用理性強壓,她建議轉用寬大的胸懷去包容。「學習用『自我對話』去抒發、去探索和了解自己,它就是一個自我整理的空間,方式可以是交談、書寫、繪畫等等。還有,要學習自我疼惜,多給自己一些鼓勵、一些溫暖的擁抱。」
多年前有個紅極一時的廣告,女主角優雅地走在路上,忽然鞋跟斷了。局面本來狼狽不堪,但她乾脆率性地把另一隻鞋跟也扭斷,然後穿著一雙平底鞋,自信一笑、昂然邁步。沒想到同樣情境也發生在朱芯儀身上。
某天她受邀去參加一場尾牙,不愛應酬的她本來赴約就帶著勉強,回程走著走著,有隻鞋的鞋底竟鬆脫了!她旋即想到那個廣告,想起女主角那副「沒什麼大不了!」的表情,就如法炮製地當街把一雙跟鞋改成平底。
她說,到家後連忙開心地寫下這場脫軌演出,成為一次暗自叫爽的絕妙體驗。本來看似屋漏偏逢連夜雨,一個轉念就為自己改寫了際遇。「小確幸,如果能一一記錄下來,也能累積成幸福的銘印。」
檢視一下,你是個幸福的人嗎?
幸福可以用具體指標來檢視嗎?朱芯儀借用馬丁‧賽里格曼的理論「PERMA」來說明,這5大元素對檢視自己的幸福指數有莫大助益。
P指Positive Emotions,就是正向情緒。「情緒是自然的結果,不是選擇,可以選擇的是思維,有正向思維才會有正向情緒。」她特別說明,所謂正向思維並非千篇一律地套上公式──「每個發生都是對的、好的」,而是願意不放棄也不逃避地正視問題,用「積極思維」來詮釋更為適切。
不丹是個貧窮的國家,但幸福指數曾是世界之冠;在2018年聯合國發布的「世界幸福報告」中,犯罪率甚高的芬蘭竟排名第一。朱芯儀指出:「關鍵就在思維。幸福不是實質擁有一切,而是用正向思維去解讀一切。」
E指Engagement,就是參與感和投入。「一個對周遭漠不關心的人不可能幸福,他無法參與,也就無法投注感情。生活必須要有重心,或者擁有一件讓你專注到忘記時間的事。」
她舉例有位女性個案,對老闆、同事甚至工作本身都不滿意,然而為了生活又不敢脫離,後來決定每晚留一段時間做最喜愛的事——縫製手工包包,然後把成品拿到網路上出售。這不僅帶來成就感,在她全神貫注的過程中,內在「心流」也讓她湧現幸福感,消弭了白天工作上的鬱悶。
R指Relationships,就是人際關係。「人際關係是在面臨挫折時、支持我們的最後那張大網。就算我們犯了錯,在這張網裡也能被接納。少了它,我們會孤立無援。」
M指Meaning,就是意義。她申明:「不是找尋意義,是賦予意義。」好比父母親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,當孩子出人頭地,就讓他們感覺所有付出是值得的。
A指Achievement,就是成就感。給自己一個目標、一個挑戰,去定錨、實行、修正,當達成時就能增加自我肯定的幸福感。
朱芯儀以自身為例,右半身無力和不聽使喚給她帶來莫大困擾。站在台上演講時,因為神經傳導慢,她甚至不知道右腿什麼時候會忽然癱軟。因此,即使不喜歡,她明白必須靠運動鍛鍊,防止肌肉萎縮。
「剛開始跑一天、累五天!」她回憶,「我就給自己設定目標,這個月跑到第一座橋,下個月跑到第二座橋……現在跑完一趟已經不覺得累,看見成果了!」
掌握「PERMA」5大元素,朱芯儀表示就可以進行簡單的自我檢視:我是否有正向積極的思維去面對正在發生的事?我是否有專注並可產生心流的事去投入?我是否花心力去經營人際關係?我是否賦予自己的人生某些意義、甚至從逆境中得到意義?我是否給自己一些目標去努力達成、然後從中獲取成就感?
「5項都符合60分以上,你才算擁有幸福喔!」她拋出評估標準。
贏得幸福最強大的武器是心
疫情帶來種種巨大衝擊,「幸福」這兩個字更加虛無縹緲,越來越多的人充滿焦慮和憂鬱。
「痛跟苦是兩回事。天災人禍都會痛,但是你不要讓痛變成苦。」這位走過黑暗的心理師提出警語:「你要在失控的環境中找到自控的門路!重點是你必須安靜地回到內在去探索:自己的問題究竟在哪裡?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」
在她被病魔擊垮的那一刻,幸福儼然逝去;可是當她放下肉眼、開始用心去學習、去傾聽、去體解、去輔導,她躍身成為一位讓人信賴與欽佩的心理師,幸福又復活了。她絕對相信:「自己要努力,否則沒人幫得了你!」
究竟有沒有促升幸福感的催化劑呢?朱芯儀笑答:「有啊!就是幸福賀爾蒙。當你放鬆、當你有愛,每個人都能分泌。也許在一次通體舒暢的溫泉浴中,也許在一次和家人、寵物親密的擁抱中。」
幸福就是持續而穩定的滿足感
幸福是有希望、有愛、有連結
小確幸,如果一一記錄下來,也能累積成幸福的銘印
幸福不是實質擁有一切,而是用正向思維去解讀一切
看看是否每頁放一則,可以挑3則,也可4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