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年創立於馬來西亞的康立全球,2010年進軍台灣。近幾年,康立以負離子眼鏡做為拳頭商品,在沒有同質性商品競爭下,帶領直銷商看見了一片藍海,2022年以2億的成績,站上台灣直銷50大。而這些貢獻40%業績、立下汗馬功勞的負離子眼鏡的原鄉,就是位於廣州的康立光學總部。
圖片提供/康立全球公司
康立光學(廣州)總部
˙地點:廣州花都區獅嶺鎮
˙啟用:2017年
˙取得:購地自建
˙樓層:5樓
一棟造型新穎的5層樓建築物,成為廣州花都區獅嶺鎮的新地標,這裡就是康立光學產業園區,康立全球負離子眼鏡的研發生產基地。
打造一座高端光學科技園區
整理雅致的園區,占地面積約15000㎡,2017年購地,歷經6年,建成第一棟嶄新辦公大樓,於今年6月正式落成啟用,而其他廠房更新工程也刻正陸續進行中。「這裡規劃要蓋4棟大樓,我們在最難的時刻做了最難的事情,」康立全球台灣總經理鄺永泰指出:「在疫情肆虐、全球經濟最嚴峻期間,我們選擇加碼投資,為的就是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、集產品研發、模具製作、自動生產、市場行銷和品牌運營於一體的高端光學科技園區。」
在康立光學總經理張占軍領軍下,創新研發團隊和專業生產大隊可以隨時因應市場需求,端出兼具功能與時尚的負離子眼鏡商品。他指出,將生產線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有底氣落實康立集團念茲在茲的全球化經營,除了不必遷就合作廠商、被牽著鼻子走,更可以即時接收第一線的意見反饋,不管款式、顏色、造型,都能在產銷取得共識下,以最短的時間,推出具市場性的產品。
「我們可以花時間研發100、200種款式,但是只上市20款,一般代工廠不可能給你做到這一點。」鄺永泰指出,因應康立的全球市場,甚至可以針對不同國家、不同種族、不同年齡層的喜好來做設計。「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,這也是康立全球研產銷一條龍的最大優勢。」
走進康立負離子眼鏡生產間
˙材料準備:特殊成分的5種礦物石粉碎後,經過奈米技術注入鏡框塑料中,可以釋放出高度的負氧離子,將這些材料送到生產現場,並經過預處理,包括切割、修整和磨光。
˙設計和製圖:進行鏡框的設計和製圖,包括確定尺寸、形狀和樣式。
˙切割和製造:根據製圖,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機器將材料進行切割和製造。
˙接合和組裝:將各部分鏡框的零件進行接合和組裝,包括角接、榫卯、上螺絲等。
˙磨光和表面處理:完成組裝後,鏡框需要進行表面處理,如磨光、打磨、漆面或鍍層等,以增加光澤、保護表面。
˙鏡片安裝:使用固定夾具將鏡片安裝至鏡框。
˙品質檢測:完成組裝後,要經過品質檢測,包括檢查尺寸、外觀、結構和鏡片的清晰度等。
˙包裝和出貨:將通過品質檢測的鏡框進行包裝,準備出貨。
˙材料選擇:選擇適合製造抗藍光鏡片的高品質光學基材。
˙切割和修整:將原材料切割成所需尺寸的片段,然後進行修整和打磨,確保鏡片表面平整。
˙研磨和拋光:進行研磨過程,以形成鏡片的曲率和形狀,然後進行拋光,提高鏡片表面的光滑度。
˙清洗:清洗鏡片,去除在製造過程中可能留下的污垢和碎片。
˙塗層處理:將抗藍光塗層應用於鏡片表面,以減少來自3C螢幕的藍光輻射,此外,塗層還包括抗反射、防刮、防污等功能。
˙烘乾和硬化:將鏡片置於特定溫度下烘乾,以固化塗層,確保持久性和穩定性。
˙檢測和校正:對鏡片進行檢測,檢查其光學性能、塗層均勻性和其他特性,以確保符合品質標準。
˙組裝:將抗藍光鏡片安裝到相應的眼鏡框中。
就像鄺永泰不認為眼鏡只具備功能性,他也不把康立全球單單視為直銷公司,「我把它定義是一個科技研發型企業,我們一直朝這個目標努力著!」眼見為憑,帶著直銷商夥伴走一圈廣州光學總部,康立人的使命更清晰,對事業藍圖也更有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