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看到產業在提升形象方面的努力而認同直銷,當你發現企業在進人留人策略的優勢而加入直銷,接下來,你可能會和成千上萬人一樣面對同樣的問題——被拒絕、拒絕、再拒絕,如果你過不了自己這一關,沒有辦法把拒絕轉為締結,那麼,前面說得再多、做得再多,都是白搭。
面對拒絕,大家多年以來可能都已經練就了一副金剛不壞之身,然而,對於新夥伴來說,要是心理狀態不夠強大,在團隊表現上很快就會面臨思想滑坡、業績掉隊的窘境,今天與新夥伴們分享幾個筆者在大陸市場遇到的真實案例,相信對於夥伴信心的提升,絕對有一定的幫助。
關鍵字一:我不要
其實,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喜歡說「我不要」的習慣,例如,叫3歲小孩去睡覺,我不要;去洗澡,我不要;去吃飯,我!不!要……不管叫小孩去幹嘛,常常得到的答案就是「我不要」,為什麼呢?兒童心理學家說,這些「我不要」不是因為這些3歲小孩提早進入青春叛逆期,多數原因是「他正在做的事沒有做完」。
場景轉換到直銷事業也是一樣,很多人說「我不要」,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接受直銷事業,而是「他正在做的事沒有做完」,所以沒有準備好要改變,沒有準備好要投入另一個事業機會,或者,他根本還沒聽懂,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這個機會是否值得投入。所以,大家聽到「我不要」的時候,千萬別氣餒,只要能找到對方拒絕的真正原因,就能扭轉乾坤。
舉個例子:筆者認識一位在某公司的最高級別領袖,簡稱A女士,她的團隊裡有位夥伴,原本是另外一家公司的高級領袖,嚴格說起來是A女士在之前公司的第9代上線,還曾榮登中國10大風雲女性企業家的雜誌,簡稱B女士。
當A女士登門跟B女士分享這個直銷事業的時候,大家可以想像那個畫面,一個距離你9代、而且從來沒有成功過的小夥伴,突然跑來跟你分享一個超級好的事業,而且反過來要做你的上線,如果換成是你,你會什麼態度?肯定讓她碰一鼻子灰,然而,畢竟B女士也是見過世面的人,不會給人太難堪,於是就搪塞說:「哎呀,你這個事業是很好,但我剛生小孩,忙得要死,連原本的公司都沒空做了,怎麼還有空跑你這個新事業呢?」
這時,A女士二話不說,馬上脫口而出:「那我來幫妳帶小孩吧!」A女士說完隔天,馬上搬進B女士家附近的旅館,一住就住了3個月,天天到B女士家裡幫忙帶小孩,讓B女士可以專心做市場,B女士被A女士這股精神感動得不要不要的,於是在兩人全力以赴的合作之下,加上B女士原本的行業經驗,第一年就獲得將近400萬人民幣的獎金,A女士也順勢在那年達成公司最高聘級的位階。
以這個案例來說,B女士說的「我不要」,其實不是真的不要,而是前面講到的「她正在做的事沒有做完」,也就是正忙著帶小孩,A女士認定了B女士強大的人脈與能力,迅速地把B女士「我不要」背後的問題給解決了,於是兩人不僅成為事業上的好朋友,更成了生活上的好姊妹,連B女士的孩子現在都叫A女士「乾媽」,兩家人成了比親姊妹還親的好夥伴,這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。讀者朋友們,以後再聽到「我不要」3個字,千萬別再輕易地放棄了。
關鍵字二:次數是成功的關鍵
你是那8%的菁英嗎?根據統計:44%的人,在第一次被拒絕後,就放棄;22%的人,在第二次被拒絕就放棄;14%的人,在第三次被拒絕時放棄;12%的人,在第四次被拒絕時放棄;只有8%的人,還敢嘗試第五次。
舉個例子:C女士夫妻倆是某國營企業的高管,物質和精神層面都屬於高端人群,不僅對於直銷事業沒有興趣,甚至根本可以說是看不起。當她的推薦人來分享的時候,也是三番五次的被拒絕,甚至有一次,這位推薦人在飯桌上談起直銷,當場就被請出去。
後來,趁一次旅遊的機會,這位推薦人又來到C女士所在的城市,並且找各種理由借住C女士的家。這一次,這位推薦人再次抓住機會,就一直在C女士家裡「賴」著不走。藉由朝夕相處的時間,這位推薦人不厭其煩地跟C女士講解產品、制度、和事業機會,並且承諾願意用兩個月的時間,留在C女士的城市,陪同她一起經營,直到新的市場有成績才回家。
當C女士原本堅定拒絕的信念開始動搖時,這位推薦人還當著C女士的面,馬上跟老公打了電話,說接下來兩個月都會陪伴這位新夥伴開拓市場。於是,整整兩個月,這位推薦人沒回家一次,而且在這兩個月之中,還歷經了聖誕節、跨年跟農曆春節,她一樣繼續「賴」在C女士家中,堅決不放棄!最後用僅僅1年的時間,讓C女士這個直銷小白,透過產品的分享與團隊的建立,竟獲得了204萬人民幣的收入。
這個C女士現在已經離開國營企業,成為直銷事業的超級領袖,由她親口描述的這個經典故事也很快傳遍整個市場,幫助許多堅持不懈的夥伴樹立了強大的信心。在直銷圈,我們常說:「你總會遇到對的人,又或者你總會遇到一個人變對的時候。」次數是成功的關鍵,99%的人都不是天才,只是每天比普通人更努力,做好列名單的基本功,按部就班完成「目標、計畫、行動」,證明自己不是說說而已,而是可以用實際行動去證明這一切,這才是直銷事業真正感動人的地方。
關鍵字三:被拒絕後你做了什麼
在市場上摸爬打滾將近20年,筆者發現,其實當別人拒絕你之後,有超過80%拒絕你的人,還會默默地觀察你。所以,重點不在於「被拒絕」,而是被拒絕後你做了什麼?或是,你該做什麼?
舉個例子:有一位大陸同事跟我說,他有一個妹妹,那年高一,屬於極品正妹的等級,有一次同校的一個小胖子來跟她告白,她第一眼看到,沒等他把話講完,直接就拒絕了,但後來,畢竟是跟自己告白過的人,他妹妹竟然也開始默默關注這個小胖子的動向,當周遭有人提到這個小胖子,他妹妹會不由自主地湊上去聽,聽著聽著,一年多下來,小胖子長高了,變瘦了,成了校刊主編,既風趣幽默又成績優良,成了學校裡的風雲人物,他妹妹關注關注著,後來發現自己竟然喜歡上他了,於是在高二那年夏天去「反告白」,可惜那時小胖子已經有了另外喜歡的人,於是,他妹妹回家哭了好幾天才恢復正常。
每次他講這個故事,就激勵著我們大家,同事們都想看看他妹妹現在長什麼樣,喂!不是啦!這個故事提醒我們,你就是你,絕對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跟價值,不要因為別人的拒絕就否定自我,反而更應該專注於自己的才華,發揮自己的長處。如果轉換成直銷語言,就是「當別人拒絕你的時候,更應該把事業做得更有模有樣,因為別人正在默默地觀察你呢。」等你把團隊做大做強,這些曾經拒絕你的人,搞不好也會過來「反告白」,那時候所有辛勤耕耘的淚水,都將轉化成歡樂收割的果實。
最後,我喜歡我的好朋友林裕峯老師說過的:別定義在「被客戶拒絕,就是痛苦」,應該將定義改為「被一萬名客戶拒絕,才是痛苦」。我相信,人是感情的動物,遭到拒絕都會不舒服,但如果你可以把每次的拒絕當作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,不再把拒絕看得那麼嚴重,以後再有難過的時候,想想馬雲、馬化騰、劉強東、柳傳智這些人,轉換心態,絕對可以把下次的拒絕變成締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