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》已於去年7月公布,預計今年7月正式施行。美容保養品向為直銷產業第二大銷售產品類別,新法對直銷業界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,業者又該如何因應呢?
農曆春節剛過,位於桃園南崁的伯慶化粧品工廠生產線已經排得滿滿,除了忙著生產自家銷售的美容保養品,也接單為同業代工;而這一年來,由於《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》新法公布實施在即,一些知名品牌也開始轉而委由伯慶工廠代為製造。
伯慶之所以忙於接外單,主要是因為它擁有化粧品GMP認證,這個認證過去不太有人注意,但在新法實施之後,成了化粧品生產製造的必要條件,也讓伯慶多年來的投資與堅持,獲得了重視,並且取得了優勢。
化粧品管理法修了什麼?
2018年4月,立法院三讀通過《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》修正案,將整部法的名稱改為《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》,並於同年7月公布,預計於2019年7月正式施行。
法規修訂公布至今,有許多相關的子法、施行細則雖然還在研擬中,但最直接的衝擊,無非就是要求業者在期限內達成符合產品販售的規定,包括產品的登錄制度、建立產品資訊檔案(PIF, Product Information File),以及製造場所須符合優良製造準則(GMP,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)。5年緩衝期一到,如果這3項未符合規定而繼續銷售產品,一經檢舉查證屬實,將裁以重罰累罰。
《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》修法重點
- 修改化粧品定義:將非藥用的牙膏及漱口水納入化粧品管理,符合國際規範。
- 新增產品登錄制度:在上市前登錄電子系統,使產品資訊公開透明。
- 建立產品資訊檔案(PIF),納入專業人員評估:化粧品廠商建立符合科學且完整的產品安全與功能資料,由專業領域的安全資料簽署人員確認產品安全。
- 化粧品優良製造準則(GMP):製造廠需建立良好品質管理系統,穩定產品生產品質。
台灣化粧品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潘勤意表示,這次的修法幅度較大,這一年也是新法/舊法銜接期,到今年5月理應全面適用新法,但由於新法中的部分條文並非立即生效,真正的生效日期尚等行政院公佈。「站在公會的立場,就是密切關注子法規和配套措施的進展,同時考量多數會員的權益。」
例如,往年為了出口推廣的民間認證(ISO),廠家可以如何取得與轉換(編按:通過ISO 22716認證等同GMP認證);再如執行產品安全方面,所謂「專業領域的安全資料簽署人員」要怎麼產生,也是會員普遍擔心的人力缺口。潘勤意說:「這些問題都需要等待食藥署研擬中的子法規以及配套措施出爐後,才能再整合會員的疑問與建議。」
台北市化粧品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曹憶雯認為,新法要求的安全評估人員建置和產品登錄,對小廠影響較大,小廠如果無力轉型為GMP廠,就設法通過同等級的ISO 22716認證,如果都做不到,就只能面對關廠的命運,而大廠為因應新法,人力成本也必定會增加,最後勢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,「就是一種消費者花錢買安全的概念。」
不是GMP廠怎麼辦?
「新法對化粧品業界影響很大,日後沒有認證,談都不用談。」直銷業唯一自有化粧品GMP工廠的伯慶公司董事長鍾興億說,很難想像台灣市售的化粧品幾乎有一大半不是來自GMP工廠,「目前我國的GMP是自願性申請,由政府免費輔導認證及發證,但推動10幾年來,申請的廠家卻不多,原因就在於GMP廠的投資金額不是一筆小數目。」伯慶建廠的前幾年,鍾興億坦言撐得很辛苦。
根據工業局工廠公示資料,截至2018年10月,全台領有工廠登記並生產中的工廠共有1057家,GMP認證每3年核發一次,通過1次認證的工廠有61家、通過2次的有50家、3次的20家,第4次通過GMP認證的工廠只剩3家。鍾興億說,伯慶就是3家其中的1家,連續通過4次認證。(編按:另外2家分別是:花王新竹廠和台塑生醫科技)
美容保養品向為直銷產業第二大銷售產品類別,根據公平會發佈的2017年直銷產業調查報告資料:有銷售美容保養品的直銷事業計有191家(占總家數56.34%),營業額為161.12億元,占營業總額18.18%。產品製造來源不外乎:台灣自有工廠,台灣委託代工,國外自有工廠、全部原裝進口,國外委託代工、全部原裝進口,進口原料、台灣加工製成。
針對「化粧品製造場所應符合優良製造準則」規定,除目前產品製造準則已符合法規者之外,曹憶雯建議可能的因應之道有:提升自有工廠規格,符合法規標準;與台灣符合GMP準則的工廠合作、委託製造;或者與國外符合GMP準則的工廠合作、委託製造。
然而,當本刊就此議題初步詢問若干業者作法時發現,多數業者甚至不知道修法一事,尤其外商多自信產品製造來源絕對合乎法規,一切交由總部處理。曹憶雯倒認為,新法對外商的影響反而會比本土業者大,「外商未必嫻熟台灣法規,為免有所閃失,最好還是深入了解修法內容,及早備妥因應之道。」
新法要求化粧品工廠從原料、人員、設施設備、生產過程、包裝運輸、質量控制等方面均須符合國家法規,公布這一年,業界是否已開始因應?5年的緩衝期真的來得及建置轉型嗎?無法轉型的工廠是自此銷聲匿跡,還是轉入地下?或者轉由GMP廠承接?在緩衝期,業者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,但可預見的是,整個產業結構必將發生變化,直銷業者絕不可漠然以對。
伯慶化粧品GMP工廠強在哪裡?
「我們是11年前才搬來南崁這裡的,當初就是按GMP的規範設廠,投入大量的成本。」伯慶化粧品工廠廠長廖彥力指出,工廠的硬體按GMP規範建置容易,難的是軟體,GMP認證繁瑣複雜的規定,導致很多廠商雖然想跟著規範走,但走著走著就放棄了。
「相較於4次GMP廠只有3家,目前業界取得ISO 22716認證的大概有100~200家。」ISO認證每年都要繳費,而GMP免費,但長年來業界較偏好申請ISO,原因在於ISO軟體要求的建置成本相對少很多。「GMP和ISO的差別,除了一個是官方、一個是民間外,最大的區別在軟體的建置投入,ISO認證對於系統化的文件紀錄要求沒那麼多、那麼細。」
例如無塵室的壓差計數值有沒有確實登記、清潔的工作每天幾次、倉庫的溫濕度控制,每次的紀錄完整嗎?而最容易被挑出毛病的就是「偏差調查矯正預防紀錄表」。廖彥力強調:「這等於是工廠作業流程的檢討日誌,不是有沒有客訴、需不需要紀錄的問題,而是若沒有偏差紀錄,錯誤就會一直發生。……所有的事情不是花錢就做得到,而是每年教育訓練的累積。」
每3年認證一次的GMP,由政府派遣醫藥、醫材、學校三方面專家到廠兩天進行查核,整個機制的檢核標準高達275項,每一項除了實地檢核,更詳實查核所要求的資料建檔,「沒有記錄、就沒有發生,就不能說它是真實的。」
廖彥力表示,GMP廠的運作規範大致分成人(員)、環(境)、機(設備)、料(原料配方)、法(標準流程SOP)5個大項。
人
人是紀錄的開始與關鍵。對於一個剛畢業的新進人員,至少要訓練半年,才能熟悉在相關職位上必須達到的要求,每一項訓練都要有紀錄及證明。「牆上的受訓證書就是最值錢的紀錄。」一張掛在南嵌廠區會議室牆上由勞動部所核發的「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評核等級證書(TTQS)」,標註著伯慶通過「企業機構版」的評核等級證明。擔任訓練的人員本身也要提出受訓的證明,不是參加外訓取得證書,就是參加公司內部不定期聘請講師到工廠傳授的課程。「我們週一到週五有時只上3天班,另外兩天都在上課。」廖彥力說,這就是人力成本。
環
全廠區和倉庫均設有環境衛生的要求標準,伯慶對於潔淨室(無塵室)的等級(Practical size),以化粧品工廠最高的規範1萬級做為廠規標準,亦即在每1平方呎僅容許0.5mm落塵數小於1萬顆。廠房也設有Hepa(High-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,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),每週檢測落菌量。
機
檢驗設備、生廠設備、容器的清潔與消毒,使用抗菌劑或酒精都可以。伯慶每天以70~75%的酒精消毒所有設備器具,並用3M快篩系統ATP進行檢測,以確保安全。
料
檢驗包括原料的黏度、比重、折射率等物理性檢驗,酸鹼值的化學性檢驗,以及包括總生菌數、大腸菌、綠膿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數的生物性檢驗。伯慶對於生菌總數要求以高於法規的標準(小於1000 CFU/g),嚴格設在ND或小於100 CFU/g。供貨廠商是否合格的查證資料亦在檢核項目中。
法
從配方確定購進原料,必須經過將近3天的檢驗時間,確定原料都符合規定,才能進入製造流程;未充填前的半成品,仍需檢驗,因培菌需要時間,一般也是3天,才能充填包裝再出貨。因此,GMP廠正常的出貨時間大約10天。生產流程的每一個步驟都須留存完整的紀錄,每一批貨也都必須留樣。留樣的機制間接有效純(簡)化了客訴的問題,哪一批貨、哪一個機台出狀況,透過完整的紀錄,就可以追溯得清清楚楚。
符合GMP的硬體設備,花錢就能買到;但落實執行GMP規範的人才,卻必須花時間養成,鍾興億說:「我們慶幸自己多年來堅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,現在回頭來看,每一步都是有意義、有價值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