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底,名作家齊邦媛教授享101歲嵩壽離世,她在86歲時寫成的回憶錄《巨流河》,再度成為焦點話題。全書30萬字,拿在手上沈甸甸的,沒有華麗艱澀的詞藻,但見記事行雲流水,寫情意在言外,是近年少有的「巨」著。
30萬字的規格,對寫書者和出書者來說都是挑戰。身為文字工作者,要我們敲擊鍵盤、打出30萬字都不容易了,遑論老教授是拿筆就紙、一撇一捺刻寫出一生經歷。86歲記憶清晰、思路清明,寫的人欲罷不能,看的人意猶未盡,非普通人所能為。至於對出版者的挑戰就不用說了,在這3C、影音當道的年代,出版業者所面臨的艱難還需多言嗎?
記得女兒剛上大學時,我給她一本《未央歌》,推薦她好好品讀(當然不是那個綠色封皮、600多頁、虐待眼睛的版本,而是重新排版800多頁的版本),當時只見她每天放入書包,帶進帶出的,書看完了,皮也磨損了。這違反了我藏書的原則,正想正色責她不愛惜書本,她倒先說了:「你看我是不是很棒,這麼厚我也把它看完了,現在沒人像我這樣書包裡還裝課外書的了!」
可不是嗎?書店倒了一片,年輕人不愛看書,尤其不看實體書,自不待言。網路世界開始發達以後,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,利用破碎化的時間看影片或者聽錄音學習。愈年輕的人,愈受到這個趨勢影響,偏好影音,而非以閱讀,作為學習的主要途徑。
前政大校長周行一指出,影音可以重複修訂內容,把最好的效果呈現出來,可能比以前聽老師上課或者專家演講,更為精闢省時。可是大學教師卻發現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:學生誤以為影音可以取代閱讀,作為主要的學習途徑,使得學生愈來愈不願意閱讀教科書或者教師指定的書籍和長篇文章,而喜歡觀聽老師提供的影音,閱讀老師提供的PPT。
然而,影音只是一種淺層的學習,深度的學習必須經由閱讀和寫作來達成。書本中充滿論述的細節,提供的資訊遠比影音豐富,人在閱讀的時候腦子會不停地、重複地思索書裡的大量資訊,直到融會貫通為止。因此,周校長建議各級教育,必須強調長篇閱讀與寫作的能力,若缺乏這種讀寫的訓練,年輕人將無法跟上時代的脈動。
一生傾注熱情於文學的齊邦媛教授深信,文學可以帶給人們優雅的力量。其實不只文學,不論哪個領域的閱讀,都能滋補優雅的養分、灌溉貧瘠的心靈,因為閱讀,就是一種文化;導正風氣、回歸閱讀,是文明與野蠻的楚河漢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