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今我們對直銷的管理方式,是否應做進一步的研究及發展的探討?什麼樣的政策能使產業朝千億邁進,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。
回顧直銷這個產業,這一世紀來在全球發展,已經呈現驚人的表現,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國家有直銷產業,營業規模超過1896億美元,其中參加的會員數超過1億人;而台灣也達到近30億美元的規模,參加的會員數近300萬人,所以無論在營業規模或是參加人數的比例,都已成為獨樹一格的行銷模式,遍及家家戶戶,成為微型創業的社會的主流。
開放或管制各有優缺點
直銷這行業不止是已開發國家的專屬,亦在許多新興國家蓬勃發展,看到台灣排名全球第11名,以及中國和亞太地區佔全世界45%的營業額,每年持續正成長,更是令人驚嘆不已!這個現象絕對不是一時風尚,而是它有符合時代潮流的優勢利基,才能獲得巿場接受,愈來愈旺。
然而在產業的發展過程中,由於各地區的文化、法令、市場的差異性,有的國家對於直銷產業採取開放的態度,你要做直銷這一行,按照一般公司的法規設立及經營即可;有的國家則採取管制措施,須政府核可拿牌,才能從事直銷事業;不論採開放或管制的方式都有其優缺點,但是前面已提到,各個國家的民情文化不同,若能採取有效且適合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,才是最好的政策。
從世界排名前面的幾個國家,我們看到美國、日本、巴西、德國、法國、台灣採用報備制,而中國、韓國、馬來西亞卻採取核准制,韓國與馬來西亞是先採報備制,實施了一陣子後,又改成核准制,從此業績扶搖直上,成為全球第3大及第8大;所以,是先進的國家適合用報備制,開發中的國家適合用核准制嗎?值得深入研究及探討。
智庫的成立催化文明發展
若從主管機關及立法者的角度來看,要鼓勵產業的發展,同時又要產業不違法,鬆緊之間的拿捏分寸,可想而知實在不容易;但台灣政府對傳直銷產業的管理,在22年前成立公平交易委員會時,鑑於以往台家及鴻源等吸金事件,把直銷事業列入報備制,由公平會管理及監督,又在2002年祭出多層次傳銷管理辦法,再經過了12年,才在2014年修正並正式立法成為多層次傳銷管理法。
這裡有一個值得大家觀察的問題:在2002年實施管理辦法後,產業規模從431億,朝519億開始上升,而在2014年實施管理法後,從716億往801億成長,迄今已達886億的規模,無論從立法或是管理面,平心而論,現今我們對直銷的管理方式,是否應做進一步的研究及發展的探討?什麼樣的政策能使產業朝千億邁進,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。
如果從過去200年,西方國家的宗教、文化、軍事、政治及經濟的發展過程來看,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,在催化國家進步中扮演關鍵的因素,我們可以發現智庫(Think Tank)的成立,對於邁向文明及先進發生催化的作用。
其實最早的智庫前身,是以宗教為主的神學院,神學院除了培育傳教士外,亦做神學的研究;另外英國早在1831年就有倫敦皇家聯合研究所,研究海戰軍事理論,以及1884年成立費邊社的研究教育改革,1910年美國的卡內基基金會則研究如何消除威脅文明的戰爭,以及近代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成立的基金會,對於全球醫療、人權等投入甚大的心力。
在台灣,也見到像中華經濟研究院、資策會、生產力中心、政大國關中心等發表國事、經濟的建言,這些NPO(非營利組織),都是利用專家學者的調查研究分析報告,提供政治、經濟或商業上的策略,並且影響或落實成為政府政策的一部分。
直銷界創新的NPO
反觀台灣傳直銷產業過去40年發展過程中,值得大家尊敬的直銷協會創會理事長、台灣英文雜誌社陳嘉男董事長,在1992年慨捐800萬元做為直銷學術論文的研究及發表,包括台大的趙義隆、政大的洪順慶、中山陳得發等企管教授,都做出優秀的研究報告,對於直銷的學理研究,打下很好的基礎;之後的中華直銷管理學會,每年都舉辦學術論文研討,甚至與中國相關單位合辦兩岸學術交流對談。
現在八馬公司的創辦人王文欽,也在3月30日啟動直銷智庫,網羅亞太地區的學者專家,旨在讓直銷的學理基礎更完善,以期打造合理公平的政策及法規,讓產業運作更順暢,進而提升直銷產業的地位及價值。
這是直銷界創新的NPO,第一場直銷論壇討論了2大主題:一、台灣的直銷何去何從?繼續採報備制?還是特許核准制?二、消除產業發展的障礙,直銷商入會方式是否電子化?以及對產品所有權的探討,如何解開囤貨及削價轉售的死結,如何防止劣幣驅逐良幣,以提升產業價值及地位?
當天的論壇,由來自韓國、日本、馬來西亞及台灣的產業公會龍頭及專業研究員,發表極有價值的觀點。我們也在此極力呼籲政府,重視業界的觀點,與時俱進,大破大立,如此才能帶動直銷邁向富國裕民的新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