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既有電商平台上加入社交元素,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的重點不在網紅,而是引導每個經營者透過關注自己的私領域,一鍵分享,就能經營事業。
圖片提供/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
2020年5月,在疫情嚴峻之際,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創下單月業績破億的紀錄,會員數量突破20萬,同時以每個月2500~3500人的增幅持續成長中。2019年,直銷事業和網連通業績合計高達9.3億元,今年翻倍成長已經在望,總裁王令麟霸氣回應:「因為我們叫東森。」
一路從電視購物、網路新媒體,到2年前揮軍直銷業,王令麟的想法是:「因應行動社群時代,直銷商不能再用傳統方式做,我們新聞雲的社群能力、行銷宣傳,將協助夥伴運用行動社群,建立自己300個以上的粉絲,用提升社群人脈做生意,這就是目前最火紅的社交電商。」
有流量諸葛亮,沒流量豬一樣
全球的購物場景正在改變,從電視購物到電腦購物,再換到手機購物,越來越多人開始在手機上逛網店消費,趨勢所及,購物中心也抓緊時間推出自己的購物APP,連國人黏著度最高的LINE都有商城,每天叫你一直買。這是傳統的電子商務,由電商平台打造公域流量,決定業者曝光版面,給流量就是品牌,不給就什麼都不是,口袋不深的業者,無法跟著平台的行銷專案花錢買流量,根本玩不下去。
當電商平台彼此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,流量費也就跟著越來越貴,龐大的流量進來,過篩後能留下來的頂多2%,獲取一個新顧客的平均成本大概要300~800元。王令麟表示,與其花1000元在臉書上做廣告,連1塊錢的獲利都收不到,寧可讓利給願意透過東森購物APP經營社交電商的人,創造多贏局面。
完成第一階段任務、甫卸任的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前總經理彭振東笑說:「經營傳統電商是,有流量諸葛亮,沒流量豬一樣。」以前資訊流量掌握在電視,現在是手機掌握流量,台灣有一半以上的民眾,每天使用手機時間約2~5小時。電子商務讓所有人可以24小時隨時隨地上網購物,提高零碎時間的使用率,而運用社交媒體,參考朋友的推薦選購,連上網找產品的時間都省下,讓零碎時間的運用更為極致。
看到社交電商的趨勢與優勢,東森集團傾注資源跨入直銷業,就從發展社交電商商業模式切入:以東森嚴選的優質商品為基礎,透過社交電商的商業模式,將東森購物平台開放給一般消費大眾連鎖加盟,讓分享、購物變成一種生活習慣,進而創造被動式的永續收入。
私域流量是自走炮,不斷裂變
而就算要做社交電商,東森也要做出差異性。彭振東解釋,就像智慧手機賣的是智慧,不是手機,所以Nokia打不過Apple;電動車的重點是電動,不是車,所以特斯拉區隔了Toyota;同樣的,社交電商的重點在於社交,本質是將關注、分享、互動等社交元素應用在交易過程中,進而使分享者從中獲利。
「不同於一般社交電商的是,東森全球新連鎖找的不是消費者,而是私域流量的經營者,也就是找消費商(實習店主)和經營者(經銷商)。」在B(經營者)2B2C(消費者)的概念下,他說:「我們想的不是梳子能不能賣給和尚,而是能不能用梳子來賺錢。」
「私域流量是自走炮,會不斷裂變。」彭振東表示,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的重點不是靠寡頭的網紅在打賞平台吸取流量,而是紮紮實實地引導每個經營者透過關注自己的私領域,一鍵分享,就能經營事業。「直銷講究的是簡單複製,我們不會教育領導人鑽研社交電商,否則大家會忙於做流量而忘了締結。」
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的經銷商,基本上只要做到私領域導流,把FB、IG、LINE、微信、部落格變成工具,在朋友圈分享訊息、分享商品、分享商機,一個帶一個,把人導進商城購物,就能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潤。舉例來說,經營者在ETtoday看了一則訊息,或者在東森購物看到一個好商品,可以轉分享到自己的FB、LINE或微信,然後底下貼上你的網店鏈結,當朋友圈有人看到訊息,點選鏈結,只要有交易行為產生,系統就會追蹤關係網絡,計算獎金回饋。經銷商甚至可以變身行銷顧問,自行開發商家,一旦商家加入成為東森購物的夥伴商店,或者在東森旗下的樓宇廣告媒體「分眾傳媒」上刊廣告,一樣可享有獎金回饋。
社交不能制式化
為了教育經銷商熟悉社群生態,東森雖然規劃有網連通達人訓練課程,但彭振東表示,社交不能制式化,每個人有各自同溫層的社交方式,必須依自己擅長的項目與內容去規劃,他笑說:「就像我不會做菜,我說這氣炸鍋有多好,也沒人會買。」但愛慢跑的他,如果分享慢跑鞋資訊,教人如何保護雙腳,避免足底筋膜炎,就容易贏得信任,吸引網友跟著買。
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結合了新零售、社群電商、分享經濟和會員經濟,背後是東森嚴選的 80萬種以上商品、自然美研發的頂尖保養品、GMP大廠保養品支撐,品牌力和產品力不需多費唇舌,加上自有媒體的行銷力,以及獨樹一格社交電商的讓利,傾集團豐沛資源挹注,展業以來表現不俗,也為直銷+社交電商帶來了新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