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直銷生活

融合多元文化特色 運用西方演奏技巧 李哲藝 指揮若定 用五線譜打造台灣音樂的跨國江山


分類 / 直銷生活
作者 / 沙方采
期數 / 第336期

    融合多元文化特色 運用西方演奏技巧 李哲藝 指揮若定 用五線譜打造台灣音樂的跨國江山


朗讀:

 

談到音樂理念,他的意氣如紛沓而出的三連音,琳瑯風發滿室。說到摯情處,他便用一個拖曳的休止符,悄然束理好心中恣放的萬馬千軍。

 

他是李哲藝,灣聲樂團的創辦人與音樂總監,1999年榮獲美國國際爵士豎琴大賽第三名,也是舉辦21年後第一位亞洲得獎者。至今個人創作超過2500首,編曲超過5500首,演出超過2300場。

 

他集結演奏家、作曲家、編曲家、指揮家四個專業角色於一身,把古典音樂的演奏精髓貫注於不同族群的歌謠裡,讓台灣音樂在國際舞台上嶄露多元豐富的文化特色。

 

圖片提供/李哲藝

 

「什麼是古典?什麼是流行?回歸音樂本質,其實沒有界線,只是演奏技巧和表現方式不同罷了!」他抱持這樣的觀念,將台灣四大族群的歌謠披上西方古典音樂的雍容外衣。

 

於是,「今宵多珍重」不再只如耳畔低切委婉的細語,透過豎琴和提琴的五重奏,曲中殷盼已如千山綿延、萬水潺流。

 

於是,「望春風」不再限於空閨裡的思慕眷戀,眾弦齊發時,它牽引出一個時代撕心裂肺的傷懷。幽情渺遠處,又隱隱流露出當代台灣人民的質樸若孩。

 

「阿里山之歌」一個軒昂的開場,彷彿帶出原住民開疆闢土的原始精神,以及樂觀知命的豪邁。

 

如果再聽一首「天公落水」,令人愉悅的協奏讓場景立即轉為遼闊清新的田野,有茶香、有稻浪,有落英繽紛的油桐,有客家人的堅忍勤奮。

 

這些你我哼唱多時的歌,經過李哲藝的編排、以及台灣頂尖演奏家的詮釋,它們的格局寬闊了,氣場揚升了,由一首曲子蛻變成一種撼動。聯想隨人奔馳,而在各自解讀中,不約而同照見自己的心原來在這塊土地上扎根如此深沉。

 

「一加一絕對大於二!」李哲藝自信地表示,他知道當情感與藝術連結,就強大如改朝換代也無可減損的文化。聽者不只是沉醉,還湧生孺慕。當觀眾在他的演奏會上或沉醉微笑或感動落淚,就是李哲藝耕耘數十年後煥發音樂風華的成果。

 

承襲父志 把熱情貫注於冷門的豎琴

李哲藝的啟蒙,源自他的父親李武男。出身岡山的李武男由小提琴入手,雖非科班出身,卻苦練有成。他先加入台北青年交響樂團,再回鄉成立高雄弦樂團,並開班授徒,高峰期每個禮拜要教70個學生。在某次赴日參加音樂會時,與豎琴邂逅,就此著迷。

 

當時台灣沒人彈豎琴,加上日本進口的豎琴價格高不可攀,李武男乾脆自行生產,開了台灣第一家豎琴工廠,也成為台灣首位彈奏、編曲、教授、還兼製琴的豎琴家。

 

李哲藝回憶,當年他每天看著大哥哥、大姊姊們來上提琴課,耳濡目染下也萌生興趣,爸爸忙得只能利用課間空檔教他,「我就在這些破碎的時段中學習,其實家裡隔音不好,我對那些旋律早就熟悉了,所以學得快。」拿起小提琴的李哲藝,那時年僅3歲半。

 

追隨父親的足跡,李哲藝9歲轉攻豎琴。「很多人認為學冷門樂器沒出路,但大家都學小提琴,競爭激烈,我喜歡表演,沒人彈豎琴,我的機會反而多。」

 

「豎琴教父」李武男為在台灣推廣豎琴,賠上積蓄,但他依然造就了傑出的下一代:老大李哲藝號稱「豎琴才子」,矢志發揚台灣的音樂文化;老二李哲音號稱「豎琴獵人」,多年來不辭辛勞地把琴音帶往偏鄉學堂。父親力有未逮的雄心壯志,在兩個兒子身上化作更耀眼的光芒。

 

李哲藝考大學時選擇的是物理系,硬撐一陣,還是轉到了心之所向的音樂系。為了升學,他有幾年暫離豎琴。但高中時期參加管樂社和熱門音樂社,廣納各種音符形式,大一又進入合唱團、體會和聲之美,這些連結在他進入音樂系後逐漸聚集為迸發的驅力。他開始編曲,而在退伍3、4年左右便走向創作。

 

編曲作曲自己來 指揮如同CEO

李哲藝研究古典音樂受人青睞的原因,不外乎曲調熟悉、旋律優美。放眼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曲子,都沒有豎琴的譜,他必須藉助其他樂器的音符表達、靠自己一首首去改編,才能突破瓶頸。然而只是編曲不夠,他還要創新。

 

「隨著作品越來越多樣化,大型演出越來越多,我開始希望能更貼切描繪出創作時心中的藍圖。」他決定重返校園,學習指揮。每一個作品在他心中都如一幅國畫,只有他清楚怎麼運用筆鋒、表現濃淡,以及在何處留白。他必須親自揮毫,才能恰如其分、淋漓盡致;因此他由作曲家、編曲家,又成為指揮家。

 

站上指揮台,李哲藝就成為團隊的領導者。除了音樂,他還必須深諳統御之道,尤其面對的都是箇中翹楚。「你就像一個CEO,如果服不了這些高手,他們就不會按你的意思去做。」他說,另一個重點就是找出「最大公約數」。

 

「花點時間去了解每個音樂家的能耐,評估他是否能達到你要的水平。就像直銷做業績一樣,試著找出一個團隊的平衡點。如果有人一時達不到,不要勉強他,也不要輕易放棄,而是設法幫他尋找更適合的方式,有時他反而會發揮得更好。」擔任指揮也讓他更加兼容並蓄,一樣的曲子,指揮不同的樂團,就呈現不同的風貌,「它讓我看見音樂本身的生命力!」

 

認同台灣 先肯定在地多元文化

李哲藝慣於與西方古典音樂為伍,直到他在國際演出中迴響不如預期,帶來衝擊與省思。「我忽然發現自己不算什麼,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到別人的地盤去演奏他們的曲目?對他們來說,我就是一個學他們的人,怎麼會得到尊重?我不是應該表現屬於我們的音樂嗎?」

 

李哲藝相信,要表現台灣的文化特色,必須演奏在地歌謠;要在國際舞台上得到重視,必須藉助西方樂器與技巧。在古典與通俗之間拉扯,於是他20年前著手融合兩者,卻也開始飽受批評。

 

「學古典音樂的人認為我在利用台灣音樂嘩眾取寵,如果能讓聽的人都受到感動,這個寵,我寧願!」他毫不退縮,「人家發展了幾百年,我們是小巫見大巫。文化需要時間去累積,台灣要走出去,就必須先具備國際視野。音樂可以超越語文限制、獲得高度肯定,有一個這麼好的介面,我們為什麼不用?」

 

然而,如果他的音樂只能安插在別人的古典音樂演奏會末段當安可曲,這樣零星演出對文化起不了作用。「10年前王建民成為台灣之光,這對我來說是個契機,我看見台灣人在慢慢建立對這片土地的認同。」

 

他要找出真正屬於台灣的音樂,必須先爭取20億的華人市場。身邊窺見他心思的人趕緊提出警告:「要一個人死,就叫他去辦樂團!」不過在2017年,李哲藝的「灣聲樂團」還是獨排眾議地成立了。他心中只有理念,以及讓理念落地生根、枝繁葉茂的勇往直前。

 

他一個一個地去洽談合作夥伴,在這些菁英面前直率地表達未來主要方向:一是演奏台灣音樂家作品,二是演奏以台灣素材來創作的作品。結果他不僅集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才,更得到企業的支持。「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,認為台灣就是因為擁有多元文化才偉大!」

 

類傳銷模式 讓台灣音樂走出國界

「我應該創傳藝金曲獎的紀錄了!」談到傳藝金曲獎,李哲藝自嘲:「我入圍最多次,33;也槓龜最多次,31。第一年報名古典樂,他們說我這不算古典樂,第二年改報流行樂,他們又說這不算流行樂。」

 

因為不抱指望,第23屆傳藝金曲獎頒獎時他人在海外,由父親代為出席,沒想到真得了「最佳作曲人獎­」。他坦承,也許之前受挫太多,剛聽到喜訊時並沒多大感覺,反而是回台後、從轉播中看見父親上台領獎時激動說出:「我以你為傲」,這一幕讓他動容了。

 

2016年,第27屆傳藝金曲獎,他是頒獎人也是領獎人,榮獲「最佳編曲人獎」。那場盛會中,「親愛愛樂」樂團演出他為平埔族傳統旋律重新編寫的「馬卡道狂想曲」,妻子聽後當場淚崩。這位香港美女對台灣了解不深,卻真情畢露地告訴他:「有一天當你離開這個世界,台灣的孩子還在演奏你的音樂,這就是你的價值。」李哲藝說到此處,哽咽了。

 

在他諸多作品中,改編自鄧雨賢三大名曲「四季紅」、「月夜愁」、「雨夜花」的「四月雨小提琴幻想協奏曲」,深獲俄羅斯小提琴演奏家青睞,聲稱難度不輸柴可夫斯基的作品。這首演奏曲,也創下台灣音樂在全球五大洲發表的紀錄。

 

至於最得意之作,當屬第一首大型創作曲「廟埕」。這首描寫台灣特殊寺廟文化的演奏曲,讓「李哲藝」3個字被列入某國小段考試題。題目是這樣出的:「下列哪個音樂家還活在世上?(A)貝多芬 (B)巴哈 (C)莫札特 (D)李哲藝」,提及此,這位溫文的音樂家忽然放大音量:「竟然還有人選錯!」

 

而李哲藝只要活著,走向目標的心意就不會動搖——讓台灣音樂與世界其他領域的音樂平起平坐;他巧做比喻:「古典音樂就是傳播音樂的傳銷系統,我可以把各類音樂放在這個平台上,媒介就叫五線譜,只要把台灣音樂放入這個傳銷模式,就能跳脫國界!」

 

 

李哲藝

˙1970年生,台灣高雄人

˙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西樂組

˙跨足音樂劇、舞劇、舞台劇、兒童劇等各類劇場及電影電視廣告配樂

˙為上百個國內專業表演團體作曲、編曲及配樂

˙參與數十個國際藝術節表演

˙百張唱片及其他出版品

 

得獎記錄

˙第23屆傳藝金曲奬最佳作曲人獎

˙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

˙2010年,「華語金曲獎」入圍最佳古典音樂演奏專輯

˙2015年,香港舞蹈年獎獲最佳年度舞蹈音樂獎

˙兩度獲「中國十大發燒唱片」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

 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嵌在方框裡的永恆青春

爸爸節好康!8/1-8/9 爸爸帶路4人同行1人免費 暢玩宜蘭農場「星寶

要有錢,先讀書

服務過4位總統、7位副總統 餐飲界國寶 蔡燕珠把半生苦味化為一桌美饌

定居台灣的法國攝影師從影像的「味蕾」出發,帶我們進行一場深入臺北的腸腔與

必須胺基酸缺一不可 完整蛋白質才能發揮作用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