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直銷生活

告別求生模式,讓壓力成為你的墊腳石


分類 / 直銷生活
作者 / 林建璋
期數 / 第388期

    告別求生模式,讓壓力成為你的墊腳石


朗讀:

 

每個人都有壓力,壓力就像最熟悉的枕邊人,它離我們如此近, 但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,任由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今天我們要來了解「壓力」這個每個人的好朋友,並一探轉化壓力、提高生活品質的有效方法。

 

處在壓力反應時,我們就會進入「求生模式」,而典型的求生模式就是「戰鬥或逃跑」。

 

你常在戰鬥或逃跑嗎?

 

想了解壓力是如何讓我們進入「戰鬥或逃跑」模式,需要回到一萬年前,當時人類靠著採集與狩獵為生,一面採集野生的果子,一面想著在洞穴裡的孩子正在等你回家。忽然間,一隻劍齒虎從樹林間跳出來,此時,你的身體立即啟動一連串的化學反應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「戰鬥或逃跑」模式。

 

這時,你的消化功能會關閉,消化道會充滿酸液,因為消化食物會消耗你的能量,而此刻你需要將所有能量投入戰鬥或逃命。這些酸性物質也會滲透你的肌膚,讓你變得很難吃,同時血液變得濃稠,以防你被咬了不會失血過多而死。

 

你的膀胱和腸道都會淨空,讓你更輕盈,可以敏捷地移動。你的心跳會加速,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濃度都會增加。你的視線會從廣角度轉變成隧道視覺,讓你不會分心。這一連串的化學反應經過幾百萬年的鍛鍊,就是為了讓你活命,不會變成別的動物的大餐。

 

來到現代社會裡,已經不會有劍齒虎和猛獸虎視眈眈地追殺你,但我們卻每天都在經歷這種狀況好幾次,工作、伴侶、小孩、老闆、同事……每一個身邊的人都可能變成你人生現階段的猛獸,日復一日,你的神經系統就會燒焦,免疫系統過勞,身體就容易受到病毒與細菌攻擊。

 

這種「戰鬥或逃跑」的壓力反應,並無法適應我們現代生活的需求,但卻是每個人每天在重複的劇情。

 

靜心,跳脫求生模式的捷徑

 

面對壓力,我們最常有的反應就是轉移注意力、假裝看不見壓力,例如吃洋芋片、打開電視、滑手機瀏覽社群媒體、看網路上的貓咪狗狗影片……這會讓我們在短時間獲得廉價的多巴胺,但並不會提升我們的生產力,也無法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。壓力還是在,那要怎麼辦呢?

 

那要如何建立信心、從容面對挑戰、有效轉化壓力呢? ——每天找時間「靜心」,靜心就是跳脫求生模式的捷徑、轉化壓力的魔法。

 

許多人聽看到這裡,會有的直接反應就是「我都沒時間睡覺和工作了,哪有時間靜什麼心」,但你不知道的是,所有你能想到的最忙碌的人,每天都會花時間靜心,並不是他們有很多美國時間,而是他們了解大腦和身體的奧秘, 他們知道不靜心的機會成本有多高。

 

科學證實,靜心會增加大腦中的灰質和白質,也就是讓負責連結左腦和右腦的結構——胼胝體——增大。日常生活中,通常比較重視左腦的使用。左腦負責分析和判斷,從平衡收支到管理各種責任、用字遣詞都跟左腦有關;右腦負責創意,控制了直覺、美感和創造力。

 

靜心就能夠讓你大腦中負責分析和直覺的部分連接得更好,也就是你的判斷腦和創意腦能夠互相合作,平衡發展,我們就能活得更好。靜心時,你的「腦島」和「背內側前額葉皮層」的溝通會改善。腦島是大腦的情緒中心,而背內側前額葉皮質負責處理不熟悉的人的資訊。

 

當你讓大腦這兩塊不同的區域開始連結、互動、來回傳遞資訊時,你就是在建立完整而重要的溝通,這也是日常生活中人際互動最重要的能力。

 

靜心可以協助你更迅速、更優雅地完成所有任務,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挑戰、解決問題,你會用更開闊的心態找出有創意的解決方法,擁有更多精力面對逆境;你處理挫折的能力會增加,還會很驚訝自己有能力做那麼多事。

 

為什麼靜心能夠有這樣的影響呢?簡單來說,靜心會重新設定你的大腦,提高你的效率,也就是所謂的「神經可塑性」,指的是大腦有自我改造的能力。讓大腦在解決問題時,可以更創新、更有創意。

 

靜心多年的人,甚至在測試中顯示出大腦變得更年輕。科學家原以為不可能的事情,是怎麼辦到的呢?靜心能夠緩和神經系統、釋放體內的壓力,讓大腦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運作,而不是持續在危機模式下。

 

你越忙,靜心就可以帶給你越多好處

 

哈佛大學在2015年發表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結果:所有的受試者都反應自己正受到壓力所帶來的困擾,在實驗前每個人都做了核磁共振造影。一半的受試者被要求每日靜心,而靜心組的受試者感受都較為正面,壓力也少了。

 

8週後,再做一次核磁共振造影,發現開始靜心的人,腦部產生了有趣的變化:大腦恐懼的中樞—杏仁核—縮小了,製造多巴胺和血清素的腦幹變大了,這兩個激素負責快樂、滿足和愛。

 

這個實驗讓我們看見,短短兩個月,靜心對大腦的影響就足以讓核磁共振造影顯示出來,讓我們更少恐懼,並擁有更多的快樂、滿足和愛。

 

若把工作、家事和各種需求,想成是人生的賽跑,那麼,靜心就是訓練,也就是大腦的健身計畫,讓你在生活各方面發揮高水準表現。

 

了解這些之後,我們需要開始行動。靜心的英文是Meditation,而Meditation又可翻譯成「冥想」、「打坐」、「禪修」……我們會發現東方有好多跟Meditation有關的方法,來讓我們實際體驗與練習。

 

知道的再多,都需要行動才會發生

 

呼吸是最容易上手的入口,畢竟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呼吸,如果可以有意識地運用呼吸,就能幫助自己活在當下,避免掉入壓力的生存模式裡。

 

以下分享一個「兩倍吐納法」,這個方法可以協助鎮定迷走神經,那是大腦和身體的主要連結。當你放鬆迷走神經,資訊就會開始從大腦流向身體,也會從身體流向大腦,讓你可以接收更有彈性與創意的解決方案。

 

「兩倍吐納法」步驟:

  1. 鼻子吸氣,從1數到2;嘴巴吐氣,從1數到4。你可以閉上眼睛,或是睜開眼睛練習。
  2. 再試一次,鼻子吸氣數到2,從嘴巴吐氣,從1數到4。
  3. 重複這個循環,吸氣2拍、吐氣4拍,如果感覺到自己比較冷靜了,可以閉上雙眼,持續3分鐘,或是自己再做15回的吸氣吐氣循環。
  4. 留意每一次的吸氣與吐氣,結束後,保持眼睛閉上,去回想3件讓你感謝的事情。因為人無法同時在感謝和恐懼當中,只要讓自己專注在感謝,恐懼就會消失。

 

這個靜心的方法非常簡單,而且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做,光是幾分鐘的練習,就能有效阻止恐慌症發作。

 

第二個靜心法「五感靜心法」,也是隨時隨地可以練習的,善用感官去感受當下的一切。

 

「五感靜心法」步驟:

  1. 輕輕閉上雙眼,讓自己自然呼吸,不試圖去控制呼吸的長短,呼吸會自然緩下來。
  2. 去聞聞空間中的氣味,並依序利用自己的五感,感受皮膚接觸到空間中的溫度與濕度如何、聆聽所有傳來耳朵的聲音、感受此刻口腔中有哪些滋味。
  3. 最後,輕輕睜開雙眼,去看看當下周遭有哪些顏色、物件,並拿起手邊的一個東西,用雙手觸碰這個物件,感受它的質地和觸感,除了用手指碰觸外,也可以用手心、手背、手臂等部位去觸碰。
  4. 現在,你完全地處在當下,可以真正地活在當下。

 

自從筆者開始為《直銷世紀》書寫專欄後,一直不斷提倡冥想與靜心的好處,在此分享的都是最日常簡單的方法。只要你願意,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靜心方法,來服務自己。畢竟,解決方法總是會比問題還要多。鼓勵大家敞開心胸去探索,付諸行動,找到最適合的靜心方法,讓自己能夠有效地轉化壓力、提升生活的品質,真正活出豐盛和喜悅的人生。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跟長壽村居民學習長壽之道

我是誰

創立一個又一個協會 動保先行者 葉明理 大半輩子都在為動

瀕死的印象與生死拔河

探索水面下的冰山,成為自己行為的主人

服務過4位總統、7位副總統 餐飲界國寶 蔡燕珠把半生苦味化

狀況來了,問題不大 郎祖筠說學逗唱,FUN演人生

必須胺基酸缺一不可 完整蛋白質才能發揮作用

如果吃香蕉就相當於打疫苗…… 藥物食品,究竟是藥物還是食品

暢銷作家/漫畫家/創作商品者…… 斜槓中年 徐玫怡 最想做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