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8年,徐玫怡與張妙如兩人以《交換日記》手寫體大受喜愛,書中描述漫畫家眼中的日常生活,幽默逗趣、真情感人,一出版便引起廣大迴響,一夕躍為暢銷書創作者,開啟了兩人聯手交換日記的合作創作,歷經多年不衰。
外型並不強大的徐玫怡,心中其實有個強大宇宙,對生活方式有想法,對萬物眾生有負擔,對保護地球有使命……多年來,她盡己所能,感動一個是一個,改變一個是一個,希望有朝一日,環保袋取代塑膠袋、手帕取代面紙……當「不塑之客」越來越多,地球就可以鬆口氣了。
攝影/張大魯
1998年,兩位會畫圖的年輕女孩,靠著傳真機往來對話,線條單純的幾筆塗鴉、逗趣瑣碎的生活點滴,吸引出版社集結成冊,印行《交換日記》,締造數萬本銷售佳績,讀者的迴響與肯定促勵兩人持續創作,年復一年,傳真機進化成電子郵件,一年一本,至今已連續出版20年。這二位圖文作家是徐玫怡和張妙如。
交換日記從青年寫到中年
徐玫怡,1986年從世新廣播電視科畢業,尚未踏上圖文創作之前,進入唱片業擔任文案與企畫,滿腦子想法的她,寫過多首名歌手唱紅的歌詞,例如黃韻玲的「我是壞的」。
除了寫企畫,徐玫怡也用簡單的筆觸畫下自己的日常,成為另類的漫畫家。「有次記者邀我和張妙如聊漫畫,我們一見如故,決定用傳真機傳送彼此的生活日常,出版《交換日記》,沒想到一做就做了20年。」
徐玫怡不僅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想法,更對環保有堅持。
進入90年代,台灣的便利超商雨後春筍般設立,成衣產業也開始走向榮景。走進成衣店,徐玫怡卻思考:這些衣服賣不掉怎麼辦?即使賣掉,消費者穿一段時間後,它要去哪裡?「捐給弱勢族群或國家,雖然暫時能擱置這個問題,但是之後呢?最終這些衣服要去哪裡?」
那個年代對塑膠袋的研究也還不多,只知道它不易被地球分解消化,24歲的徐玫怡,認為塑膠垃圾必將為地球帶來危機,於是約了妹妹一起到便利商店前舉牌:「請大家不用要塑膠袋!」
在年輕的徐玫怡心裡,環保意識的紮根,遠比圖文創作來得早,塑膠袋、舊衣物最後都將變成垃圾,想到這些心情就沉重。但她不是製造者、也不是販賣端,那時也還沒有減塑的說法,她沒有解決之道,她的思考很簡單:「土地應該去保養它、保護它,而不是予取予求。」
曾旅居法國多年的她發現,法國不常宣導減塑議題,但法國超市的裸裝蔬菜卻比台灣超市多。回到台灣展開新生活後,她從自己做起,不用塑膠袋,連垃圾桶都用報紙來取代,卻發現徒勞無功,「因為所有商品都是用塑膠袋包裝著,如果因為拒絕塑膠就拒絕消費,只能回到農耕生活時代自給自足。」
推廣環保袋成為必攜品
進入21世紀,台灣民眾終於正視減塑甚至不塑的必要性,政府鼓勵大家使用環保袋,徐玫怡開始尋找純棉布料,製作自己喜歡且實用的環保袋,「買回的每一塊布,都剪下一角用火試燒,純棉的燃燒後少煙無味,只要摻雜一點點的尼龍,燒出來就有黑煙與臭味。」
她認為,我們不該對世界予取予求,更不能對子孫的未來毫不關心,於是她自製產品,堅守2個理念:第一是重複使用,減少一次性的浪費,「我的商品消滅時,它會無蹤無影,不會帶給後代問題」;第二是生活風格,敦厚實用,不做多餘的花俏設計,「商品是拿來用的,不是掛在家裡好看的。」
減塑的過程或許會讓某些人不愉快、不方便,但她認為,要讓地球更美好,就要犧牲一些「方便」。「現在製造的每一個讓地球難以分解消化的物品,我們的子孫就要花更多的力量和金錢去處理。」徐玫怡強調,如果你把環保袋看作是手機、金錢般的出門「必攜品」,地球就可以鬆一口氣。
徐玫怡無力對抗塑膠袋與吸管的普及,也做不到「不塑」,只能做到能力所及的減塑,以及在減塑的同時保有生活風格。「我想要有比較好的生活風格,以及做的事不會讓我良心不安。我做的事,如果讀者喜歡,請跟我一起做。」徐玫怡說,每個人只要做好一件小事,都是了不起的。
《交換日記》連續出版了20年,徐玫怡擁有多種不同身分,已被歸類為「斜槓中年」——作家/漫畫家/主婦/創作商品者/……「我目前的主業就是:我自己,以自己為軸心,去做所有的事情,甚至有字體公司邀我創作『玫怡體』,讓大眾購買下載使用。」一不小心,隨手塗鴉成了暢銷書;一不小心,信手拈來成了商用字體,徐玫怡無心插柳卻開出許多斜槓。
先真誠面對自己,再真誠面對別人
2014年回台南定居的徐玫怡,成立「雜画店」個人工作室,她表示,自己目前的工作型態是「類直銷」,她生產文字、生產減塑商品,直接面對讀者、消費者推銷這些東西。「我可以理解銷售這種商業行為,會有50%的機會被拒絕,但我都是自己先拒絕自己,覺得自己不夠好。」
先拒絕自我,日後再去接觸人,不管什麼事情,發現每個人竟然都答應她,徐玫怡解釋:「我自己有個心魔,這個心魔是我不容易跨出去,因為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,所以在創作過程中,我用很多時間真誠地面對自己。最後人家為什麼沒有拒絕我,因為每個人都把我當成朋友,我是真誠的,而不是帶著企圖跟對方接觸。」
真誠地面對自己之後,如何真誠地去面對別人,是徐玫怡的第二關。她舉例,最近在幫讀者畫「似顏繪」,讀者坐在面前,「我會告訴他,你做自己就好,你很好,不用特別表現什麼,自然就好。當我這樣跟他講時,其實也在跟我自己講自然就好。」
自然就好,可是到底自然是什麼?她也沒有制式答案,「或許每個人真誠地對待自己,就是自然吧。」
「我有很多做直銷的好朋友,也使用過直銷商品。」徐玫怡說,她都會告訴朋友,要先真誠地喜歡你的商品,然後真誠地做自己。「直銷從業人員最重要的是態度,永遠抱著『分享好東西』的心,消費者才會受感動。」
就像那寫了20年的《交換日記》,記錄著自己從青年走到中年,Fax Diaries也變成Dropbox Diaries,但不變的是,那顆真誠面對自己、面對讀者的心,「認真地過日子,一邊思考、一邊搞笑地繼續前行!」
徐玫怡 小檔案
1966年生,育有1子
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電科畢業
1999年旅居法國,2014年返台定居台南安平
曾在台灣唱片界工作,擔任市場企劃、專輯企劃,並有多首歌詞創作,黃韻玲專輯中「我是壞的」為代表作之一
連續20年與另一位作者張妙如出版《交換日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