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7月東南亞金融風暴引發後,坊間所見,皆為「現象論」之報導與陳述,究竟事件真正的原因何在?十分值得探究。
金融風暴之源頭始於1994年中國大陸開始幣制的改革。人民幣的大貶值高達2倍數的通貨膨脹,在中國政府的強力調控下,降低到3~4%。中國大陸這般的應變能力令全球感到意外。就在世界各國的驚訝意外下,中國的競爭力相對提升了起來。
經濟發展首重紮根動作
東南亞過去的競爭優勢在便宜的土地和勞工。然在中國大陸的急起直追後,很短的時間內,這些優勢消失了。據了解,目前泰國勞工的薪資是中國的2~3倍,因此當地的紡織業可說全部滅亡。而經濟發展就像騎腳踏車般,若能繼續踏就無所謂,但不能停,一停就倒,這是東南亞金融風暴的遠因。
再看1994年,日幣急速升值,在短短的1、2個月間,從120幾圓兌1美元變成79圓兌1美元。在此情況下,日本的中小企業被迫非向海外投資不可。但這些投資只是將整個生產的小小段外移,只是插花、沒有紮根的動作。接受投資的國家建立的是商業化工業,很快就會枯萎。這些原因讓 ... ...
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/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