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現今,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,內需又由於經濟的不景氣,百姓口袋的錢,每況愈下,經濟彷彿倒退了近20年。而疫情之下,分享事業商機何在呢?
新冠疫情的肆虐,讓全球經濟受到重創,分享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,這些情況筆者在前幾期已經提過,這裡就不再重複多說了。那麼在疫情的狀況下就只能那麼悲觀了嗎?還有商機嗎?答案是必然的:有!本期筆者就圍繞這個話題來分享。
2個值得關注的信息
從外部環境來說,近期中國大陸值得高度關注的信息有2個:
- 在中國大陸對疫情嚴防死守的狀況下,北京的新冠疫情反彈並引發出一連串的連鎖反應;
-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,6月1日在山東煙台考察時表示,地攤經濟、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,是人間的煙火,和「高大上」一樣,是中國的生機。
這兩個信息為什麼值得高度關注呢?先從第一個信息說起,國內的疫情在上一階段基本上已經趨於平緩了,但就在這個時間節點,北京突然無徵兆的反彈,而且是來勢洶洶,全國各地大為緊張,防控力度立馬升級,令本身已經趨於平復的市場環境增加了變數。
第二個信息,代表的是政府對現今經濟環境的一種聲音。國內的地攤經濟源自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度初,是那個時期的主要經商模式。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現今,國內的外貿出口企業大都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,內需又由於經濟的不景氣,百姓口袋的錢,每況愈下。重提地攤經濟就成為了必然之舉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也代表著國內經濟倒退了近20年。那麼疫情之下的分享事業商機何在呢?我們圍繞著「人、事、物」來分析。
分享事業的商機何在?
先從「人」開始吧。中國大陸的分享事業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至今,有2個波段的高速發展。90年代,國內經濟蕭條,大量的企業改制,令大批的富餘勞動力下崗,而分享行業很好地接上了這個空檔,大量的人員加入到分享行業,令A公司等企業高速發展,奠定了現今三甲的位置。
在2009~2012年,由於電商的盛行,大量的中、小、微企業生存空間收窄,不得不尋找新的投資及發展方向,造就了W公司的登頂,及Z公司、Q公司的業績高速遞增。在現今疫情階段,也將有第三波的高速發展空間出現。
在疫情階段,有80%的用工單位都以減薪的方式來度過難關,也就讓大量的工薪階層、白領階層收入減半,直接壓縮了其生存空間。他們必須拿出更多的時間來賺錢,補貼減少的收入,這也就讓保險等可以容納兼職務工的行業大量招募到兼職人員。這部分的人群,有閱歷、有人脈、有企圖心,也正是分享行業理想的從業人員。如果分享行業能抓住這個契機點,抓住這些人群,將是一個質的飛越。
再從「事」的角度來看。新冠疫情令國家到個人都關注到健康的重要性,意識到預防的重要性,從生活習慣到消費觀念都帶來很大的變化。對於分享行業來說,大健康板塊是分享行業的主流,也就順應了社會的發展與變化,企業若能把握住這個不可逆轉的商機,也就把握住未來的發展方向。
最後從「物」的角度來看。「物」可以從產品、金錢等幾個維度來看,產品是企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命脈,現今市場不缺好產品,但缺沒有被同質化的好產品。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未來的獨特性優勢就是一個衡量的指標,因為市場經濟壓力巨大,消費者手中可支配的資金減少,導致生活品質下降。其在消費產品的過程中更會考慮復配型的全功能產品,這些產品既能滿足消費力下降的現實狀況,又能保證健康或生活的基本需求。企業如果能換位思考,多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,誰就贏在未來。
談到這裡,不得不提筆者之前說到的網紅經濟。從疫情到現今3個多月了,網紅帶貨就如筆者所分析的那樣,沒有關注到產品質量的網紅,沒有關注到性價比的網紅,都會慢慢走向沒落。
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,沒有錯與對,只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。經營的本質是不會因為突發事件而改變它的必然性,機會稍縱即逝,如何把握當下的機遇,就留待有準備者去譜寫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