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但這過程絕不容易,而且最怕的不是沒有增強實力、突破困難的方法,是被因挫折而生起的種種負面情緒所淹沒。
有句話說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,「我是誰?」、「我是怎樣的人?」我們不僅終其一生都在回答這樣的探問,以確認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,而且在追求成就、實現目標的路上,也一次次盤點自己的特長或優勢,透過強化和展現自己的能力與專長,達到安身立命、實現自我的目的。
儘管如此,我們還是難免受挫,因為社會上總有些強勢的、主流的標準或刻板印象,有時未必適用於我們,有時甚至變成我們的路障。在求職的情境中,最能明顯感受到這些社會價值和標準的影響。
堅持不放棄,走出自己的路
相信很多人都聽過「35歲以後別輕易轉職」之類的警語,以及中高齡人士就業的難處。這些訊息透露社會上有一個隱形的時間表,設定了「職場賞味期」,超過了就開始貶值,以及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後,便不再被容許探索及嘗試其他的可能性。除了年齡之外,這個時間表還重視「連貫性」,例如有些人因家庭照顧責任而離開職場一段時間,再度就業時可能面臨資歷歸零的情況。
再者,社會上許多標準是依據大多數人的情況所形成,對於身心障礙、移工、新移民等少數族群,可能是難以跨過的門檻;而一般民眾對少數族群的刻板印象,也經常掩蓋了他們各別擁有的特質與能力,以至於限縮了他們的發展機會。
因此,當我們的生涯進程與「公版」時間表不一致時,當我們的身分或條件落在「典型」、「常態」的範圍之外,被歸類為少數的、特殊的族群時,就成為所謂的「弱勢」。
薄井˙辛西雅是菲律賓華僑,年輕時公費留學日本,畢業後在貿易公司工作,結婚生女之後辭去工作,從此當了17年的全職家庭主婦,並且跟著外交官丈夫派駐各國。50歲時她回到日本,想要重返職場。辛西雅能講流利的英、日語,所以鎖定外商求職,沒想到全部碰壁,連應徵外商連鎖咖啡店的店員,都因為年紀太大被拒絕。日本社會對年齡、女性、家庭主婦所設下的高牆,令當時的辛西雅有志難伸。
弱勢的處境就跟辛西雅的遭遇差不多——才跨出第一步,就被拒於機會的大門外;滿懷的衝勁和熱忱,以及等著發揮的本事和經驗,毫無用武之地。這時候,焦急沮喪、埋怨環境的不公平、對自己失去信心、對人生感到懷疑等等,都是常見且正常的情緒反應。
不過,努力生活、追求夢想的腳步是否就此打住?當然不是!在後來的日子裡,許多人堅持不放棄,仍然走出自己的路,如同薄井˙辛西雅終於找一份電話接待的工作,並且在10年後成為日本LOF Hotel的社長。
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但這過程絕不容易,而且最怕的不是沒有增強實力、突破困難的方法,是被因挫折而生起的種種負面情緒所淹沒。以下有2個提醒:
- 接受一切無法改變的事實,包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
學會「接受」是克服挫折的第一個功課。「接受」不是認命,也不是向現實低頭,而是認清現實,對於已經發生和改變不了的事情,不再多做抗拒、反彈;譬如一塊大石頭擋在路中央,阻礙通行,不論你著急、生氣,或是一直質問「為什麼發生這種事?」、「誰搞的鬼?」、「我怎麼那麼倒楣?」都不會改變石頭擋路的事實;坦然接受「我就是遇到了」,減少情緒內耗,反而可以客觀地正視問題,進而找出因應的方法。
有些挫折來自我們的能力尚未俱足,有些則跟我們先天的條件有關。這些挫折讓我們覺得自己是糟糕的、失敗的,因此開始責怪自己為何不能如何如何、為何沒有這個那個……我為什麼生而如此?!
沒有人可以完美,我們也不必完美。如同前述石頭擋路的例子,抗拒事實並不能改變事實;接受全部的自己,停止攻擊自己的不完美,才有心力投注在自己可以努力的部份。
- 覺察與擺脫「受害者情結」
當我們經歷挫折時,會難過、氣憤、沮喪,會抱怨環境不公不義、社會冷漠,埋怨親友不幫我、外人欺負我,我好無助、好可憐……這些負面情緒及想法都是人性必然有的反應,需要渲洩,也需要被理解,但也要留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「受害者情結」。
「受害者情結」,顧名思義,就是經常覺得自己是被迫害的一方。心理治療大師海寧格說:「受苦比解決問題容易。」因為扮演一個可憐的受害者,可以理所當然地把責任都推給不完美的環境和他人,自己不用努力,也不必改變,但也因此只能一直停留在受害的情境裡。如果我們希望翻轉弱勢的命運,就必須先擺脫受害者情結。可以從以下3步驟做起:
第一步、覺察受害者情結
「我又沒有做壞事,為什麼總是那麼衰,遇到爛人?」
「我從來沒有對不起別人,為什麼總是被這樣對待?」
「我今天會變成這樣,都是XXX造成的!」
「再努力也沒用,社會就是這麼不公平,像我們這種沒錢沒勢的人,永遠不可能出頭的!」
「要不是XXX,我也不會變得這麼慘!」
撥出一點時間觀察自己是否經常說出類似以上的話,並且經常感覺被命運作弄、被世界遺棄,總是覺得被壓榨、被利用,沒有人會真心對你好,大家都輕視你、欺負你……如果是,那麼,你要警覺了。
第二步、當自己的陪伴者
透過書寫的方式,梳理因為受挫而產生的所有情緒及感受,跟自己坦誠對話。書寫完後,可以找信任的親友或專業人士聊聊,進一步釐清自己真實的感受、了解自己的需求。不批判,也不急著下結論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慢慢接受原本不想面對的自己。
第三步、學會當創造者
停止埋怨別人、責備自己,直視問題,重新探索問題的核心,找出自己可以努力和改變的事情,並且主動尋找資源,求助能夠提供新觀點、新方法的人。
不符合別人期待、達不到外界的標準、不會做某些事、缺少某些條件,這些情況會令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,而懷疑自己的價值。這是一個迷思。自我價值不是別人給的,是由自己決定的。對於不被看好也不放棄的自己,永遠要給予肯定;對於現在還不夠好的自己,你的鼓勵絕對會讓他變得更好。
延伸閱讀
想翻轉人生,先有贏家思維
♥ 無論你覺得自己多悲慘,都應該學習樂觀,其實樂觀是可以透過學習而來的。事情發生一定有一體兩面,學習看看事物美好的一面,並慢慢改變你的思考和想法。
♥ 不管是螞蟻還是人、偉人或者平凡老百姓,人生中難免會遇到困難,在面對困難的時候,一個人的想法就決定了一切,你選擇逃避還是面對,當然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發生。
♥ 生命中每個挫折與羞辱都有它的意義,老天爺不會故意刁難你,所有的考驗都有其目的,振作起來勇往直前,你會驚見:「果然沒錯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」
♥ 如果你想比別人更進步,想要比別人更成功,在這知識經濟時代裡,唯有透過學習,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,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機會和幸運。
♥ 沒有人做事情是不會遇到困境的,所以如果你真想要達成目標,就要給自己培養堅持到底的習慣,遇到困難,不要輕言放棄,我們就不會抱憾終生,只要能撐過去,成功就會在眼前。
(摘自賴俊男著《翻轉人生的68種贏家思維》,傳智文化出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