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將邁入年末,此時也是市場最為熱絡的季節,從10月剛過的萬聖節、11月的重頭戲1111光棍節到各大百貨的周年慶、再到感恩節,接著還有年終的聖誕夜以及跨年活動,這些都是創造市場高效益的時刻。
不過,說起這些節日的起源,或多或少是人為創造出來的,其中又以1111光棍節為最。1111光棍節是中國的非官方、非傳統節日,以自己仍是單身為傲,原本是源於網路文化和校園文化,此前被稱為「光光節」,也正因此,被市場上各大商家看準(特別是線上購物),以脫離單身為由,進行打折促銷。
從2009年11月11日開始,購物網站淘寶及天貓,將該日宣傳為「雙十一狂歡購物節」,年年都創造出驚人的效益;天貓在2020雙11當天甚至創造了4982億人民幣交易額、物流訂單總數23億件,打破了2010中國快遞年總量。想想,一個單身族群所創造出來的日子,竟逐漸演變成犒賞自己的網路購物節。這幾年在台灣延伸出618年中購物節,也在市場上創造了不少的驚人效益。
其實,所謂的「創造力」並不是要我們真的去無中生有,從市場上看到的案例,反而是告訴我們要從群體思維或是群體運動來做為發想。我再舉一下馬拉松的例子,馬拉松源自羅馬時期,因為戰爭因素,一位斯巴達傳令兵,為了將重要的軍事情報傳遞給作戰單位,而在短時間奔跑了226公里(有一項國際賽事就以此為主),結果在到達時因過度疲勞而喪生,之後,為了紀念這樣的精神,有了馬拉松的活動出現。
不過一開始,先以42.195公里為基礎,隨著參與活動以及跑步的愛好者增加,慢慢演化出50英里、100英里、226公里的超馬,以及雙倍馬拉松、24小時賽(24-hour run)、1000公里賽等,可以說,透過馬拉松這項活動,在世界各地都創造出極大的效益。
以上的案例告訴我們,創造力的核心思維,有可能不是來自無中生有,也許僅僅是來自於一些特定族群或某些群體運動,而關鍵反而是我們有沒有這樣子的想法及洞察力。
我常常和一些創業家及搞行銷的朋友互動,其實最好的「創造力」都是來自消費者既有的習慣模式,而這個習慣模式最簡單的就是:把年度的節日表列出來,就一目了然了。當然,這之中也要因為市場、民情及種族而有所差別,在不同的節日,適時地結合獨特的地方、限定的產品、或是特別的事件,都是很容易讓「創造力」發揮的方法,所以,發揮「創造力」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