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直銷生活

原來這才是薪水小偷—— 縮水式與剋扣式通膨


分類 / 直銷生活
作者 / 戴學文
期數 / 第355期

    原來這才是薪水小偷—— 縮水式與剋扣式通膨


朗讀:

 

主計處公布5月物價調查結果,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3.39%,連3個月超過3%、連10個月超過通膨警戒線2%。面對通膨危機,商人借用縮水式商品與剋扣式服務手法,將通膨壓力轉嫁給消費者,升斗小民難道只能躺平?抗通膨,更要努力,創造被動式收入,是個不錯的選項。

 

圖片提供/戴學文

新冠疫情、烏俄戰爭加上氣候異常,一連串的天災人禍,造成眼前全球性的供需失序,農作物、原物料、能源等價格及運輸與人力的成本一再攀高,物價跟著不斷上漲,吞噬了好不容易的調薪,大家的實質收入都變少了,只有生活壓力持續增加。因應之道,除了努力工作或嘗試創造第二份收入之外,在績效顯現前,你我得先看緊荷包,做個精明的消費者。

 

 

一種通膨,多樣面貌

最近,不少人發現,賣場上很多商品已在這波通貨膨脹中調漲價格,也有部分如碳酸飲料、糖果、面紙、洗潔精、爆米花等商品,雖然價格不變,但仔細一看,份量卻已悄悄減少。這種現象,就是最近國內外報導不時出現,由英文「Shrink」(縮小)與「Inflation」(通膨)結合而成的新名詞「Shrinkflation」,中文則翻譯成「縮水式通膨」。

 

類似情形,也出現在各行業提供的服務上。例如,航空公司減少機上空服員人數、旅館餐廳縮減服務生人數、遊樂場減少開放可供使用的遊樂設施等等,另稱為「Skimpflaction」,是「Skimp」(剋扣)與「Inflation」(通膨)的結合,可譯為「剋扣式通膨」。

 

縮水式通膨與剋扣式通膨,兩者意思相仿,不過,剋扣式通膨牽涉的是無形的服務,不會顯現在數字上,但消費者卻感受得到,這是官方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難以涵蓋的一種「黑數」。兩種手法,說穿了就是業者面對通貨膨脹所採取的因應策略——以減少商品或服務的數量、重量甚至品質等方法,維持原有價格不變。

 

業者為維持獲利率,以縮水商品或剋扣服務維持原價的做法,降低一般人察覺漲價當下的反感,排除可能改變購買決定的動機,整體說來,都沒有違法問題,但何以仍引來批評?問題就出在暗藏貓膩的做法。 

 

縮水式商品,往往沿用近似的包裝,大小也雷同,消費者如疏於注意文字標示或對照新舊實物,從外觀未必能看出端倪。剋扣式服務,就更不必說,業者大多自恃消費者事後的不悅只是短暫,很快就會淡忘並回歸消費習慣,因此不予理會。

 

原來老祖宗就會玩縮水式商品

其實,借鑒歷史,尤其是縮水式商品,中外都不罕見。不過,如果濫用過度,後果都很悽慘。

 

例如,秦始皇為統一幣制鑄造「半兩錢」,每枚重12銖,合現在8公克左右。到了漢高祖劉邦時,聽民私鑄,此時的半兩錢成了百姓牟利的商品,紛紛偷工減料,錢愈鑄愈小,最輕的還不到1銖。由於中間有偌大方孔,周圍細邊看似4片筴榆,這種劣錢,因此被稱為「筴榆錢」。

 

筴榆錢雖然也寫著「半兩」二字,但縮水得實在太過分,手段過於拙劣,商民根本不買帳,「縮水錢」無法與正常的半兩錢相提並論,最後竟形成「米一石且貴至萬錢」的景況,呼應了兩千多年後經濟學家米爾頓‧佛利德曼(Milton Friedman)有關「所有通貨膨脹,都歸因於貨幣現象」的論點。

 

論操作手法,拜占庭(東羅馬)帝國時期的「縮水金幣」,顯然要高明許多,儘管最終仍以失敗收場。

 

查士丁尼一世(Justinian I, 527-565 A.D.),擊退薩珊人等異教徒的進犯,征服義大利半島,並且在君士坦丁堡大興土木,造就了拜占庭帝國的歷史盛世。不過,這些文治武功是建立在錢坑之上,帝國財政也因此逐漸走向枯竭。

 

長期以來,拜占庭帝國鑄造著一種「索利多」(Solidus)金幣,每枚重24西利克(Siliqua,古希臘羅馬時期重量單位),約合現在的4.5公克,黃金純度98%左右。由於式樣精美、整齊劃一,這種金幣不僅在帝國境內流通,也在歐亞各地受到歡迎,為國際貿易所通用。深陷財務危機的查士丁尼一世及其繼承者於是將腦筋動到金幣上。

 

索利多金幣,原重24西利克,被微幅縮水,先是減重為23西利克,後來再到22、21以至20西利克,共有4種縮水版本。一枚索利多金幣4.5克重,每次減少0.19克不到,從外觀並不易察覺。所有的縮水金幣仍稱為索利多,但只限於境外貿易用途,不用於國內稅收。不過,這種金幣,與當今不少縮水商品的行銷手法一樣,能隱瞞一時,卻維持不久。

 

縮水產品的影響有時超乎想像

許多索利多金幣經由西域流入中國,從考古報告可知,華北地區的墓葬曾陸續出土許多拜占庭索利多金幣,包括足重與各種縮水版本在內。索利多金幣剛開始是論枚計值,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,河西走廊進行奴隸交易,契據清楚記載每名成年男奴值金幣兩枚。縮水金幣出現後,在中國及其他各地,是否仍與足重金幣同價?至今雖仍無資料可查,但這問題顯然已不重要,因為,消費者的眼睛總是雪亮的,不久之後,縮水金幣就紛紛循著貿易管道大量回流拜占庭。

 

縮水與足重的金幣同時在帝國境內流通,無異是一種「幣禍」,不僅破壞市場秩序,也紊亂國家財政。直至尼斯福魯斯二世在位時(Nicephorus II, 963-969),宣布幣制改革,足重的索利多金幣被改名為「希斯塔倫梅」(Histamenon),縮水金幣則改稱「特塔特隆」(Tetarteron),各按其值流通。這個問題,共花了約400年才告解套。

 

縮水式商品與剋扣式服務,在現代商業行銷的操作下,雖不致包藏禍心,但也應避免流於隱晦與誤導,讓消費者產生「相同商品」與「沒有漲價」的錯覺,畢竟漲價是事實,沒什麼好隱瞞的。最近,部分國外媒體與消費者保護團體不斷呼籲企業應拿出誠信,在台灣,無論買賣哪一方,也都應留意這個問題。

 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強化5技能,成功邁向全世界

有感動才會行動

鯊魚軟骨 延遲筋骨老化養生聖品

有再生功能的不只幹細胞 母細胞再生技術研究找到取代方案

堅持 Stick to It

越是單純 越有力量~記第三次泳渡日月潭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