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直銷生活

老套路、新題材 不斷變種的龐氏騙局


分類 / 直銷生活
作者 / 戴學文
期數 / 第358期

    老套路、新題材 不斷變種的龐氏騙局


朗讀:

 

危害百年的龐氏騙局,始終魔高一丈,不斷換新手法,騙倒市井小民,騙過白領新貴,多層次傳銷長年來深受其變種之一「老鼠會」所害,到現在正派經營的業者還在蒙受著不白之冤。究竟什麼是龐氏騙局?其手法為何?魔力何在?應如何提防?

 

圖片提供/戴學文

有一種被稱為「龐氏騙局」(Ponzi Scheme)的詐騙招數,百年來肆虐過美國、德國、日本、韓國等無數國家,台灣也曾經是重災區。雖然是一種老套路,龐氏騙局因不斷利用各種新興商機做為詐騙梗,故能與時俱進。此外,龐氏騙局的對象不只是普通百姓,這幾年來連華爾街狼群、股神巴菲特(Warren Edward Buffett)也先後成為其受害者。因此,究竟什麼是龐氏騙局?手法為何?其魔力何在?應如何提防?這些問題都非常值得重視與學習。

 

龐氏騙局的起源

 

源頭要追溯到1919年的美國。當時,從義大利移民到美國的查爾斯‧龐茲(Charles Ponzi)誆稱購買歐洲發行的國際回信郵票,因有政府獎勵,加上匯差的挹注,在美加轉售將有厚利可圖,吸引民眾投資。但,所謂回信郵票交易,只是個幌子,龐茲實際上是以收到的部分資金支付給投資人,製造獲利假象,讓人信以為真。

 

在口耳相傳下,民眾蜂擁加入、不斷加碼,詐騙規模就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。1年後,騙局終遭拆穿,遭到詐騙的人數已超過4萬,犯罪金額高達數千萬美元。後來,這種使用「挖東牆補西牆」、「借新還舊」的詐騙手法,就被稱作「龐氏騙局」。

 

德國的法蘭茲‧陶森(Franz Tausend)的煉金案,是龐氏騙局的另一早期代表作。1925年,陶森宣稱發明了從鉛錫提煉黃金的技術,並靠著變魔術的手法,讓許多人上當。當時的德國因歐戰失敗而面臨破敗,政商名流於是將陶森當作救世主,傾囊投資。

 

陶森除以煉金做為詐騙梗之外,沿用的仍是龐氏套路,沒有新創意。陶森宣稱以95%利潤回饋股東,自己僅保留5%;事實上,所謂的分潤,全係來自股東自己的股本。龐氏騙局存在著一個結構性的問題,就是無法長久持續,遲早會出狀況。後來,陶森趕在真相被拆穿前捲款潛逃,但仍於1931年被捕入獄。

 

(圖二)Titus Muller所著《法蘭茲‧陶森煉金案》一書,是研究龐氏騙局的經典之一。

 

變種騙局——老鼠會

 

龐氏騙局不僅持續被騙徒應用,還跟病毒一樣,出現變種,潛入不同行業,繼續作亂。

 

1960年代,出現一種殺傷力更強的變種——金字塔騙局(Pyramid Scheme),隨即在美、日、韓、台等各地蔓延,也就是多數人耳熟能詳的「老鼠會」。

 

不同於龐氏騙局,老鼠會並不銷售商品或服務,而是玩金錢遊戲,手法主要是利用行銷話術、商業包裝與人性弱點。年紀稍長的台灣人對於1980年代的鴻源案應還記憶猶新,當時台灣社會游資氾濫,以沈長聲等人為首的鴻源機構,開出月息4分的優渥條件,並利用拉人頭賺獎金的多層級會員制,對外吸金。

 

明顯的蜜糖陷阱,在廣告宣傳、造勢活動與形象塑造等強力操作下,掩蓋了外界的質疑與雜音。不少民眾初嚐甜頭、幾次領到獎金或利息後,心防就鬆動,不僅加碼投資,更呼朋引伴砸下存款、退休金,甚至借錢投資。1990年,泡沫破滅,鴻源無預警倒閉,受害人數超過16萬,詐騙金額約達千億元。

 

由於詐騙集團已早一步脫產,多數債權人均未能獲得賠償。至於詐騙集團雖被逮捕,首腦沈長聲判刑最重亦不過7年,併科罰金300萬元,坐牢4年多後即被假釋。這件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犯罪,當時震撼各界,輕判的結果也特別令人氣結。

 

(圖三)鴻源機構營運部。(圖片來源:翻自「華視新聞網」)

(圖四)鴻源集團於1988年舉辦的團結大會。(圖片來源:《鴻源雜誌》)

 

老鼠會的收入來自會員,組織架構層層堆疊,如同一座金字塔。發起人是必然且最大的受益者,分潤隨著層級往下遞減,到了最底層,是人數最多、也是金字塔崩塌時的最終受害者。

 

為了掩飾非法,老鼠會除了假借金融投資、理財顧問之名,也經常披著傳銷的外衣進行活動,使得合法的多層次傳銷業長年遭到異樣眼光,蒙受不白之冤。因此,台灣與多數國家一樣均禁止老鼠會,此外,公平交易委員會更訂定「多層次傳銷管理法」,目的就是劃清界線,防範合法直銷業再遭老鼠會附身。

 

都是利用人性弱點

 

龐氏騙局,一經說穿,看似沒什麼學問,多數人都相信自己不至於上當。但,歷史卻不斷提醒,騙局之所以奏效,與智識、專業及能力未必有關,問題在於人性弱點。因此,只要稍不注意,人人都可能誤入陷阱。

 

華爾街股市的專業經理人,論專業資歷、投資眼光,都是金融界的佼佼者,但這批聰明人對於騙局依然無法免疫,甚至被騙多年而不自知。騙徒光以身分就讓他們卸下心防。

 

台灣的財經、教育高官退休後,有人轉戰民營銀行、私立院校,充當「門神」。曾任美國那斯達克(NASDAQ)主席的馬多夫(Bernard Lawrence Madoff,1938-2021),則乾脆當起證券投資公司老闆,由於其身分與資歷的關係,無人膽敢質疑。

 

1990年,他以投資避險基金(Hedge Fund)之名吸金,並開出保證每年10%報酬率的合理行情,讓華爾街半數以上的操盤手買單,紛紛委以鉅資。由於新資金不斷慕名而來,僅僅是以新還舊,這場騙局一騙就是18年。直到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,投資人蜂擁要求回贖,才東窗事發,否則騙局不知還要延續多少年。這件史上歷時最久的龐氏騙局,受騙總金額據估計約為650億美元。

 

(圖五)馬多夫。(圖片來源:美國司法部檔案)

 

連股神也受騙

 

龐氏騙局來襲時,即使股神巴菲特也會中招。巴菲特向來以眼光獨到享譽國際,不少被他相中的投資標的,都成了「獨角獸公司」(註),股價水漲船高,他旗下的創投公司波克夏海瑟威(Berkshire Hathaway),也成為最懂得賺錢的公司,但最近卻在一件DC Solar公司投資案中,誤中圈套,被狠狠騙走了3.4億美元。

(註:成立不到10年,但估值達標10億美元以上,且還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科技公司)

 

(圖六)股神巴菲特。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
 

這家DC Solar公司,以投資移動式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名義,自2011年起對外募資,方式是投資人向DC Solar購買發電設備,再由公司租回,經營供電業務,劇情可說是憑空捏造。DC Solar及其負責人Jeff Carpoff將自己形塑成站在時代前端、深具環保理念與熱心公益的形象,作為投資誘因,DC Solar除了支付高額租金,也聲稱投資綠能設備又可抵減稅捐,一舉兩得。

2018年騙局遭拆穿時,外界才知道,DC Solar所稱裝設發電設備17萬組及其相關業務與財報內容,根本是造假,募得數十億美元的資金,除了部分被當作租金發出之外,其餘都被詐騙團伙用來購買豪宅、飛機、遊艇……過著奢華生活。2020年1月24日,Jeff Carpoff因詐欺罪被判刑30年,追贓抵償,但犯罪所得大部份已不知去向。

 

(圖七)DC Solar公司美國加州Benicia總部。(圖片來源:網路)

除了太陽能發電的詐騙梗,社會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更多商機,也為不肖之徒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題材,諸如加密貨幣、NFT(Non-Fungible Token,非同質化代幣),乃至於元宇宙虛擬土地買賣等,都成為轉戰目標。又由於騙局披著商業活動的外衣,在正常市場的運作下,政府難以介入管理,事發後的司法救濟,往往因騙徒早一步脫產或人去樓空,已無濟於事。

老套路、新題材,配合人設、宣傳與心理戰,龐氏騙局仍能屢屢得逞,其中很大原因與人性的貪婪、怠惰、傲慢脫不了關係。即使精明如股神、華爾街之狼,疏於反覆勾稽、查證、核實等盡職調查(Due Diligence),照樣受騙,你我又豈能掉以輕心?

 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降膽固醇一定要吃藥嗎?

不流淚的學習,不挫敗的教導

5部電影,帶你體驗5個世界文化

如蓮覺醒

愛吃生魚片,寄生蟲全身跑? 保健與食品相關網路謠言平議

高手真的在民間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