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九型人格

成功路上的指南針、鏡子和催化劑 教練GROW成長模式(上)


分類 / 九型人格
作者 / 林忠儒
期數 / 第366期

    成功路上的指南針、鏡子和催化劑 教練GROW成長模式(上)


朗讀:

 

教練技術是一種「以人為本」的管理模式,透過被教練者心智模式的改善,可以協助人們看見是什麼樣的心態與信念阻礙了目標的實現,若是能夠打開盲點,將無效的慣性與行為做調整,便可以提升效率和潛能。

 

最早使用「教練」這個詞語是在體育界。70年代美國網球教練提摩西‧高威(Timothy Gallwey)將「教練」帶進了企業管理中,這是企業教練技術的起源,時至今日已發展20多年,教練技術成為企業提高管理效率的最佳工具。

 

我們常說:「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。」我想這個觀點就是源於此處。傳統的管理模式是「對事不對人」,透過標準化來提升效率,只要專注制度的管理,將流程管控得當,就能創造一個可複製的績效成果。但教練技術的關注焦點是人,更精準地說,是「人的心態與信念」。哈佛大學有一個研究指出:「一個人的成功,85%取決於積極的心態,而只有15%取決於智力和資訊。」

 

教練技術是一種「以人為本」的管理模式,因為心態與信念主宰一個人對環境的觀點,以及採取行動的依據,透過被教練者「心智模式」的改善,可以協助人們看見是什麼樣的心態與信念阻礙了目標的實現,若是能夠打開盲點,將無效的慣性與行為做調整,便可以提升效率和潛能。

 

二戰之後,約翰‧惠特默(John Whitmore)博士發展出一套提問模式——GROW。用「教練GROW成長模式」提問,能夠激發人們的行動力,創造資源,集中火力,快速地完成所設定的目標。

 

教練技術的操作中,教練不會提供對方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,更不是替代被教練者去完成工作,因為教練相信的是「被教練者的身上擁有解決問題的方法」,教練是協助被教練者找到這個方法,用這個有效的方法去完成目標。

 

教練是指南針

指南針的功能是協助指出方向,教練的功能是協助被教練者找出目標方向。

 

許多人在生活中提及夢想的時候,態度常常是「不主動、不拒絕,但也不負責」,時間久了再問到這個夢想,就成了「不敢要、不敢想、不要再問我」。人們容易在生活中失去方向,加上習慣性無助的養成下,失去追求夢想的勇氣,教練可以透由「教練GROW成長模式」提問法,掀開壓制在被教練者內心深處的渴望,協助被教練者看見自己的「想要」,更進一步讓「想要」設定成為人生的目標。

 

特別要提醒的是,指南針指的方向是大自然環境決定的,不是指南針自己決定的,教練過程中,所謂的目標是被教練者決定的,教練就像指南針的功能,將目標精準地指出,教練要協助被教練者看見目標、釐清目標,這個目標是被教練者的目標,不是教練的,教練千萬不能把自己的目標加在對方身上。

 

教練是鏡子

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」唐太宗曾以這三面鏡子成就內聖外王的事業。一面鏡子最大的功能就是讓你可以看見自己,教練的角色也像鏡子一般,100%真實地反映出被教練者的心態和狀態。教練從3個角度反映出真相:

 

1.自己認定 他人認定

心理學有句話說:「你會看見你所相信的,你不會相信你所看見的。」這就是每個人的自以為是在作祟,從而產生「無知自信」、「感知差異」、「認知失調」,於是就形成盲點:「我覺得我盡責了,卻有人認為我不負責任」、「我覺得我很寬容,但是卻有人說我跋扈計較」,為什麼我會給到大家這麼巨大的落差感?教練這面鏡子就是要把「他人認定」真實反映,讓被教練者看到他人眼中的自己。

 

2.道理的擁護者 道理的使用者

就是「說的」和「做的」之間的差距。倡導真理,就是用嘴巴說大道理,這是道理的擁護者,說的人盡皆知,但是有沒有遵循真理實踐,有沒有做到自己所說的,這才是道理的使用者。許多公司標榜誠信,那麼公司所做的事是不是無不可對人言呢?甚至有些公司會要求員工讀弟子規,犯錯的員工要罰抄弟子規,試問公司是弟子規的擁護者,還是弟子規的使用者呢?教練要協助被教練者看見說的和做的之間的差距。

 

3.特例 通則

一般人的觀察視角總是有侷限,不管時間上還是空間中,很少有人能夠客觀、公正、全面地探討一個議題,所以個人所見所聞大多是某些時段的,或者某些狀況才會有的特例,但卻很容易被人利用來解釋為通則。

 

例:

「走這條路鐵塞車。」一定嗎?還是某些時段會塞,某些時段不會?

 

「火鍋一定要加辣才會好吃。」這是一定的嗎?有替不吃辣的人考慮過嗎?

 

「不用去找他,他肯定不會買。」有沒有可能,他不是不需要,只是不想跟你買,但是他會願意跟別人購買。

 

「這個方案一定推不動。」是你一個人遇到障礙,還是大家都走不通?

 

被教練者是不是以部分代全體,把特例當作通則了,教練這面鏡子可以協助他看見事實。

 

人為什麼會看不見自己呢?一種原因是缺乏自我覺察,以至於盲點越來越多,另一個原因是內在恐懼,所以盲點越來越大,久而久之,就不願意接受真實的自己。「照鏡子」是一個覺醒的好方式。鏡子不會教你怎麼穿搭衣服,照鏡子不會改變你的樣貌,更不會改變你的態度,一切的改變都需要被教練者自己想要改變。

 

這裡有個重要的提醒:教練這面鏡子若要有良好的功能,最重要的是在教練歷程中,教練本身要「歸零」,把自己倒空,放下自己的價值判斷、情緒反應、信念堅持,清楚了解鏡子的角色是幫助被教練者洞察自己的盲點與特點,如此才能正確地做好鏡子的角色。

 

「做為一面好鏡子的標準」,《莊子》內篇‧應帝王提到:「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」這段話是這麼說的,聖人的心好比是一面純淨的鏡子,他們的起心動念跟鏡子一樣,在事物尚未到來之前,不會刻意主動邀迎入鏡,若事物被鏡子正巧映照到,則完全呈現,無所隱藏,所以聖人的心就像鏡子一般,不會受到外在事物的牽絆,也就不會感覺被傷害或有所損失。」

 

借鏡、借鏡,鏡子是我們最好的老師,好的教練在扮演鏡子角色時要有3顆心:

 

(1)平常心

「不將不迎」,專注當下,不做不切實際的惦記,更不會照著A、心中卻惦想著B,平常心是「當下的自在」。

 

「應而不藏」,不管任何物件,全數映照,沒有任何隱藏、遺漏或忽略,不選擇,無區別,無例外,自在接受,包容一切,真實不虛,這是一種「平常心」。

 

(2)平靜心

當鏡子映照黃色物體,鏡子的本身不會變成黃色的,同樣的,當照映藍色物體,自身也不會變成藍色。當事物移走,鏡中隨即空空如也,鏡子映照人、映照物、映照天地萬象,但自身的本質始終未變,這是一種「物來則應,過去不留」的心境,不罣礙、不執著,當下全力以赴,完全融入,事後能空、能靜,不眷戀奢求,心有定境,不住因果,這是「平靜心」。

 

(3)平等心

王侯將相、富有權貴之人照鏡子,鏡子不會因為他們的身分尊榮而有所禮遇,讓他們照起鏡子來特別好看。困苦殘疾、孤寡貧賤之人照鏡子,鏡子不會因為他們身分低下而心生厭惡、虛應了事,真正做到「與聖人居而不喜,與凡夫居而不憂」的「平等心」。

 

教練是催化劑

催化劑的功能是幫助被教練者更有效、更快速地達到目標。心態決定行動,行動創造結果;在教練歷程中,如何幫助客戶達標,關鍵在「遷善心態」。

 

易經:「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」君子但凡看到更好的,無不心嚮往之,於是就調整心態,改善自己的狀態,如果有錯誤的地方,就改正它。事實上,不論改善或是改正,都源於君子願意調整自己的態度,願意看到事物的光明面,並且用學習與行動充實不足的自己。

 

甲和乙兩個商人到非洲賣鞋,看到非洲人都不穿鞋,甲認為非洲不是市場,因為大家都沒在穿鞋,乙卻認為非洲市場很大,因為大家都還沒穿鞋。甲和乙兩位商人,你認為哪一位更有遷善的態度呢?

 

同款故事還有「阿拉斯加賣冰箱」,兩個商人到阿拉斯加發現阿拉斯加非常冷,根本就是個大冰庫,賣冰箱怎麼有商機呢?結果恰恰相反,就是因為氣溫太低,需要冰箱協助食物保持常冷狀態,結果冰箱大賣。

 

當一個人遇到問題,願意保持正面思考模式就是遷善的態度。唯有良好的態度才能有行動力,你想要給自己創造怎樣的人生成果呢?最重要的是留心我們自己的遷善態度,教練的目的在於追求被教練者內心的變化與成長,遷善的態度正是美德背後的美德,人人都渴望自己能夠擁有傲人的卓越績效、融洽的人際關係、美滿的幸福生活,教練技術是最強大的成功推手。

 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九型人格會客室:如何激勵律己又律人的第一型人

你有多想贏? 沒有第三型人的熱情 難以續航

麻瓜通靈術 通往自己的高靈

九型人格會客室:如何激勵與世無爭、平和謙讓的第九型人?

向第八型領導統御者學習感召

一朝被蛇咬,你會抓住它咬回來,還是趕緊求救?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