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也該有自己的美學,創造出一個產業平台,才能與華人市場形成一股世界新興的經濟圈,共同光大屬於華人特色的產業優勢。
在乍現的陽光和午後陣雨的交替中,台灣正在許多極端矛盾的觀念世界中衝刷著…。
最近剛好為了去廣達講一場有關「美學的經濟」導讀會,而再次深觸到台灣企業正面對著多重的衝突與矛盾; 在整個台灣大環境面臨轉型中,製造業如何由只是一味在生產的型態中,提昇到更有附加價值的文化創意產業。
而服務業又能否再創新,塑造出有台灣味又讓國際喜好的「台灣風格」。 當然它的體現必然是透過「品牌台灣」。
這些矛盾如果能順利的蛻變轉型成功,那台灣的企業就像雨過天晴一般,絢爛而美好。
各國都有其美學經濟,台灣呢?
美學,台灣的美學如果形成經濟的能量時,則台灣在全球的經濟力、政治力、文化影響力等都會相對的提高許多。
就像荷蘭有梵谷、林布蘭特; 法國有羅浮宮、塞尚、龐比度; 義大利有達文西與現代設計,還有西班牙、比利時…等。
這些國家的經濟定位與企業發展的方向,早已 ... ...
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/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