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貢能夠這麼做,除了真心敬愛老師之外,也因為他有足夠的財富,可以在長達五十個月(「三年之喪」依荀子之說,是指二十五個月)期間,放下工作,專心為老師盡一份心意。
不過,子貢年輕時家境貧困,後來做生意才發了財。他在很短的時間累積了財富,讓孔子也有些驚訝。在春秋時代末期,經商需要得到官府的特准,但是社會秩序逐漸崩解,許多規定也在調整之中。
孔子說:「子貢沒有得到官府的命令就去做生意,他猜測物價漲跌,每一次都準確。」在原文中,孔子說了「貨殖」一詞,後來司馬遷的《史記》就特別寫了《貨殖列傳》,介紹古代著名的商人,而子貢也名列其中。
子貢的例子,可以證明儒家沒有所謂的「反商情結」。只要採取正當的手段,將來求利有何不可?既然子貢經歷了貧與富兩種處境,他自然會有比較深刻的感受,就是:應該採取何種因應的態度?
他請教老師說:「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」貧窮而不諂媚,富有而不驕傲。他所說的,正是社會上常見的困難。所謂「人窮志短」,看到富貴人家,難免不由羨慕、而生討好之心。至於有錢人,則「財 ... ...
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/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