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直銷生活

原來它最早不是用來包錢的 紅包袋的由來


分類 / 直銷生活
作者 / 戴學文
期數 / 第361期

    原來它最早不是用來包錢的 紅包袋的由來


朗讀:

 

農曆年關將屆,不少人又要傷腦筋了,孝敬長輩、疼愛晚輩、安太座、安太歲……一個個人見人愛的紅包,就這麼給了出去。但你知道紅包袋是什麼出現的?古人是怎麼給紅包的嗎?這期「原來如此」就來聊聊「紅包袋」的由來。

 

或許有人看到這個題目會提出質疑:為何是「紅包袋」,而不是「紅包」?除了現代流行的紅包袋,難道還有其他類型嗎?是的。

 

另外,不只是過年給壓歲錢,連結婚、生日、金榜題名等場合致贈禮金,大概沒人不知道要將錢事先放在紅包袋裡,紅包袋的應用非常廣泛。但,如果沒有紅包袋這種東西,古代人是如何包壓歲錢與禮金的?而紅包袋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?從何而來?相關歷史恐怕就很少人清楚。

 

故事要從古早使用的貨幣說起

清代後期以前,民間主要流通銀元、銀錠、銅板(銅元)與銅錢(又稱「制錢」,民間亦稱之為「方孔錢」)等,日常交易以使用價值較小的銅板、銅錢為主,大型買賣與官府課稅等場合則是用銀元、銀兩。至於紙鈔的廣泛流通,則是清末民初以後的事。

 

如此背景下,壓歲錢,若是送銅錢,一般人家就會以紅線將100枚串成一條,寓意長命百歲。嘉慶道光年間顧祿在《清嘉錄》之中就有段關於當時壓歲錢的描述:「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,謂之『壓歲錢』。」如果是送銀元、銀錠等,因為無孔可穿,則是放在絹帛等織物所縫製的布包之中,致贈禮金的情形也是一樣,當時稱為「紅封包」,可說是現代紅包袋的前身。

 

由於銅錢、銀幣、銀錠,全都是金屬鑄幣,在體積、重量條件的限制下,紙袋並不是合適的容器,所以民間不用紙張製作紅包,這也是紅包袋在中國歷史上遲遲未出現的原因。另一方面,金屬鑄幣過於沉重,遠途運送的成本高昂,這也使得清代後期票號業務大行其道,商人開始改用匯票,不再千里迢迢攜帶現金在外辦貨了。 

 

紅包袋最早出現於何時?

紅包袋最早出現的時間,史料並無明確記載,但可以確知的是,紅包袋的出現,與清代後期崛起的票號有關。

 

道光以後,票號在中國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,中國近代不少巨富就是從此產生,其中又以山西票號最為耳熟能詳。票號在各地廣設據點,並透過同業合作建立起通匯網路、經營匯兌、存放款等業務。票號,除了靈活調度並應用資金的能耐令人稱道之外,殊不知票號也同時創造了紅包袋。

 

根據《維基百科》,目前所發現最早的紅包紙袋可追溯至光緒26年(西元1900年)。但維基並未進一步解答紅包袋的外觀、特徵與用途等問題(註:紅包袋—維基百科,wikipedia.org)。筆者在1990年代研究南幫票號(光緒年間,在華南一帶崛起的集團,與山西票號鼎足而立)的歷史時,在一批雲南昆明通寶字號原始文件中,無意間找到了多個距今百年以上的紅包袋,這批實物正好可現身說法,彌補之前記載的不足。

 

其實,紅包袋的出現年代要比維基記錄的更早。帳簿中的紅包袋最早一件是來自於光緒20年(1894),把紀錄往前推了6年。這是一張內有當地銀號同業公會的「存單」:「今收到公會寄存小號市平公估紋銀,係財神宮賩銀(公會捐獻銀)壹佰零參兩正。當同言明每月伍釐行息。其銀用時,必須鄭三兄張大兄到時方能兌取,勿誤。此據 光緒二十年臘月拾壹日 通寶字號 飛」。 

 

除了存款生息的存單,有的紅包袋則是裝著異地取款的「匯票」。例如光緒30年(1904)承兌匯自四川重慶的6000兩票銀:「憑票收到  匯裕豐寶號渝票銀陸仟兩正。其期推至參月底交銀,每仟家匯費銀貳拾不誤。此據。  段質齋經手  光緒參拾年貳月拾貳日 通寶字號立票  (其平係桂林平,每佰兩以滇票平大貳兩貳錢正)」

 

其他的紅包袋,裝的全都是存單與匯票兩種票據,時間各不相同,但最晚不過光緒末年(1908)。

 

紅包袋,最晚於19世紀末已在中國出現。這批實物,解釋了其最早的用途。接受存款時開立借券,承辦匯款則開立會(匯)票,做為取款與領息的憑據,這是傳統票號的通例,而紅包袋就是票號開出有價證券時所使用的封套。後來,存單、匯票紛紛依約付訖、劃記作廢,又被放回原有紅包袋內,連同帳簿一併被保留下來。

 

古時金融業,崇尚紅色,無論盈虧,對於帳目、股息、股利,總加上紅字,如「紅帳」、「紅利」、「紅股」等;票號以紅包袋存放票據,也是基於相同的意念。通寶字號所用的紅包袋,質地厚實,印製精美,體積略小於現代所見。封面上印有「吉祥」、「仁壽」等祝語,再以工筆分別寫上票據種類係存單或匯票,與客戶尊稱,如某某老爺、某某寶號存照等字樣,呈現的是紅包最初的使用方法與樣貌。

 

大發「利市」  歡喜做、甘願受

紅包袋的意義,最初只是一個票據封套,卻代表一種商業禮儀,既細緻又深刻地傳達出尊重客戶與感謝關照的意念。原來,最早紅包袋不是用來包錢的!

 

只是票號專用紅包的那個時代,並未維持多久。到了清末,紙鈔已逐漸普及,票號則走向式微,紅包袋卻並未因此失所附麗,轉而在各種喜慶場合找到舞台,被廣泛利用,甚至進一步被吸納成為民俗的一部份。直至現代,紅包袋已演變成為人人既愛又恨的角色。

 

可能是出於一種幽默或轉念吧,廣東人稱紅包為「利市」,紅包袋就是「利市封」。散財發紅包這事,變成了歡喜做、甘願受的「大發利市」。最後,就分享這份喜悅的心情,祝福各位讀者新年快樂!大發利市!

 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「說」出心裡話,「講」到心坎裡(中)

感動別人,先感動自己

從新竹天坑到高樓火災 莫非這一切都是「墨菲」

直銷面對面:集庫GeneralBio創辦人徐正勳

贏在想法、勝在學習

鯊魚軟骨 延遲筋骨老化養生聖品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