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服一定是針對特定對象,進行一場有意識、有目的的溝通行為嗎?不完全正確!發生在生活周遭的許多事件,其實都帶有說服的目的,只是我們通常並沒有意識到「它」的存在。
劉文英
我們身上的衣著打扮(包括衣服、鞋子、飾品、髮型),或是家中使用的傢俱,其實都在我們跟他人溝通時,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舉例來說,法國學者馬哈邊(Albert Mebrabian)就曾提出一個7(語言):38(姿態):55(穿著)理論。這個理論強調:人們對他人的評價,可能有55%的分數來自於對對方穿著的反應,38%的分數來自於對對方肢體語言的解讀,而7%的分數則是來自對對方說話內容的評斷。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求職者,在面試時須儘量穿著深色(黑色、藏青、深灰)套裝、梳理簡單造型的頭髮,女士們最好還要畫上淡妝的原因。
除此之外,在舉手投足、應對進退之間,都要特別遵循社交禮儀,站姿、坐姿不得誇張;同時記得要向面試官問好,回答問題時也不要出奇招,答非所問。因為當口試官在觀察評估應徵者的能力時,他(她)所能夠依循的資訊,只 ... ...
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/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