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:「吹牛不打草稿」,指的是一個人說的大話,沒有經過思考,前後邏輯不通,很容易就被戳穿。如果把未實現的夢想也稱為「吹牛」,那可就不能不打草稿了,而其實,打過草稿的吹牛,配合快速、切實的行動,很快就會化為現實。
警告:成功有一定的風險,本專欄內容為筆者針對成功之研究,如有提及相關的人、事、物,為讓讀者有不同的看法及註解,請勿斷章取義做為其他用途。本專欄之內容或許對特定對象,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及質疑,甚至是對既有的價值觀及觀念,產生不同的衝擊,敬請以理性客觀的角度來思考及判斷,切勿過度感性受到影響,進而採取不必要的行動,其所發生的相關結果,皆與本專欄內容無關。
首先,我想請教各位:「我想成功」是一件已經發生還是尚未發生的事?再問各位:「我想買一部車」是已經實現還是尚未實現的事?這就是我們要來互動的重點。所謂的成功或是我們想要實現的事,都是未來式,都還沒實現或完成,和夢想是同樣的意思。
我有一個夢、我有一個目標、我有一個願望,其實,都是未實現的。如果把未實現的結果,以「吹牛」來做為形容,應該也不為過。
吹牛,就是說大話,為什麼說大話叫「吹牛」呢?著名的史學家顧頡剛考證:「『吹牛』一詞最早是西北方言,水深浪急的大河巨津,舟不可行,本地人遂就地取材,用若干牛皮袋吹成氣囊,連接成筏,雖奔騰咆哮如黃河,牛皮筏也暢通無阻。」所以,吹牛又稱吹牛皮,只是一開始並不是「說大話」的意思。
會吹也要會做,會做要做得快
就像選舉時政治人物在還未當選前,比的是誰對選民吹牛的功力。一家新公司成立的初期,比的是誰可以把願景吹得夠真;日本軟銀總裁孫正義,在創業初期就曾說:「我要成為日本首富!」當時的員工會有多少人相信?但他做到了。一個新產品或新事業在推出時,比的是誰能對市場帶動起吹的本事(資金盤成功了叫商機,失敗了叫吸金)。兩性之間也是相同的道理,一開始比的是誰能把未來吹得夠好夠美滿,所以說:「牛皮人人會,比的是誰能把吹出來的給實現了。」
「狼來了」的牧童是最典型的個案,牧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,吹了一個牛(狼來了),一開始牧民們都相信牧童的話,然而一而再、再而三的事實證明,結果是狼沒來,牧童成為一個說謊大騙子。
試想:如果當時真的是狼來了的話,牧童可能就變成救了牧民的大英雄。這也告訴了我們:無論做什麼事,一開始,會吹牛的人肯定比不會吹牛的人,來得有機會,而把牛吹得很大的,肯定比吹小的來得有說服力;再來,能把吹出來的牛皮實現,比光說不練的來得成功;最後,能夠在短時間就實現的,比要花很長時間實現的更強。
總而言之,「吹牛」是成功路上必備的技能,你可以把它形容成:願景、造夢、目標等等不同的形容詞,我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,用不同的形容詞,希望能更直接帶給大家,更有效率地往成功路上的啟發。
吹牛不是壞事,而是必備的本事,重點在於:會吹也要會做,會做要做得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