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優秀的管理團隊,整體營運戰力自然提升,消費者的黏著力及直銷商的經營力相對提高。老闆有利他理念願景,才能廣納群賢,再加上識人之明,擇人任事,抓大放小,賞罰分明,展現將將大風,共治大業即可完成。
在我40年前學企業管理課程時,對於行銷組合4P中的Personnel定義一知半解,老師在課堂上直接解釋為員工,教我們如何甄選、訓練、組織、績效等,但上班之後,發現公司自己有一套員工規則,而每位主管的用人標準亦不盡相同。
在與朋友見面,聊到彼此公司的人事情況,亦有美、日、中3種型態之分:美式公司老闆人在國外,天高皇帝遠,員工還可以早上去打高爾夫球,下午才回公司上班;而日式公司則需層層報告,做事講求一板一眼,晚上還需陪老闆上居酒屋;而中台式本土公司,則凡事看老闆,大小事老闆說了算。
現今時代進步了,人事單位一詞也改成人力資源(Human Resources)部門,不論何種血統的公司,逐漸朝向績效掛帥、實事求是、「不管黑貓白貓,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」的績效管理方向靠攏。
我們來看看直銷業的用人哲學是否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。事實上,直銷業的經營模式與一般行業不同,是B2C而非B2B,經營管理的對象是人,這群人既是消費者,又具有經營者的身份,因此,我們常稱直銷業為人的事業,把人帶好,生意自然好。
所以直銷公司要成立管理團隊的目標,必須是能服務消費者及帶領這群經營者;消費者著重滿意度,經營者著重事業發展,尤其在中國大陸市場,許多經營者都已擁有自己的組織系統,號稱旗下直銷商數千或萬人的規模,可見管理團隊若無兩把刷子,是無法帶動擁兵自重的直銷商的。
我願以過去40年的直銷經營管理經驗,分享一些中外管理團隊的異同奥妙之處:
長期經營決心的強弱
跨國公司基本上都已有經營模式的經驗值,在要進入新市場時,會成立國際事業部,專人專職在開發新市場,並且複製母公司的型態,一來產品可量化,獎金制度好計算,母公司及其他分公司會支援組織建構。
反觀本土公司都是先有技術工廠的產品線,然後才想透過直銷管道來運作,本身的行銷管理經驗薄弱,没有參考值,只能挖角專業經理人及一些直銷商,就開始打天下了,未能長期培養經營人才,縱有團隊也常由非管理專才擔任,没有堅實的作戰班底,造成管理團隊流動,跌跌撞撞、修修補補,成績自然差強人意。
若看看安麗、如新及雅芳等跨國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時,都會選派一些在各地市場的傑出管理人才去設立管理團隊,建立好後勤管理團隊才啓動業務。可見正規作戰的系統化,有一定的成效。
重視人才培育的强弱
要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管理團隊,管理人才的專業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在本土公司甄選人才的條件上,都會尋求文武兼備的特質,文的方面要有擬定攻略方案與解決方法的智慧;武的方面,要能身先士卒,帶動團隊,在新市場上,不怕困難、不斷嘗試,找出生路,要能處理政商關係,又可上台講OPP。
反觀跨國企業較重視過去工作背景、語文與策劃能力,希望依循既定的規劃,聽話照做,認真負責即可;在培育及養成高幹方面,跨國公司在人資的環節上,較會做有系統的考核及培訓,發現潛力人才時,會做不同職務或市場的歷練,提升成為未來的將帥,就像鑽石要經過精心細膩的切割,才能大放光芒。
領導團隊發展的強弱
跨國企業大多能把事情授權的範圍及目標訂清楚,管理團隊依照範圍擬定行動計劃,全力朝目標前進,遇到問題的解決機動性也大;决策明確,薪酬獎勵誘因都會講明,驅動力自然強大。尤其在信任度上,業務團隊的領導人需要本土企業老闆的全力支持,若是老闆常常介入營運管理,更改管理團隊的決策,會減弱團隊的威信,帶動直銷商的力道將明顯減弱。
再者跨國企業的獎金都會依階段性目標來給,開新市場時按直銷商成長數目,中階段則是人數與營業額並重,後階段則按獲利大小計算獎金;而本土企業老闆較喜歡給股票分紅,用以綁住團隊,確保維持長期性的合作關係,但要等到公司獲利,時間拖較久,若能股份加獎金,長短期激勵並行,才能奏效。
另外在領導管理團隊上,最需要老闆的尊重與互信,没有共識即無聚焦,無聚焦則無力量,所謂「上下同欲者勝」,才能培養出鐵桿子部隊,這也决定了企業的生存發展。
有了優秀的管理團隊,整體營運戰力自然提升,消費者的黏著力及直銷商的經營力相對提高。而「團」字顧名思義,就是把一群有「專才」的人,聚集在同一個圍牆内共同任事;要領導這群專業的人才,發揮戰鬥力,但看領導者的胸襟及智慧,千里馬需要伯樂賞識,惟有老闆有利他理念願景,才能廣納群賢,再加上識人之明,擇人任事,抓大放小,賞罰分明,展現將將大風,共治大業即可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