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的需求有兩種,一種是追求快樂,一種是逃離痛苦。老實說,對方怎樣最快樂,身為一個陌生人,我們很難得悉,但要問痛苦卻比較容易。而產品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痛苦,不管是現在的痛苦,或未來可能遇到的痛苦,可以解決顧客痛苦根源,就能大大增加成交機會。
什麼時候你感到最快樂?什麼東西你覺得最好吃?當我這樣問的時候,也許得到的回答有各式各樣,好比說和孩子在一起最快樂,逛街的時候最快樂,以及牛排最好吃、夜市小吃最好吃等等。但實際上,這類的回答,不會是真正標準的答案,關鍵在於少了對比。
對比?是的,一切的感覺,都是對比來的。如果每天都很快樂,那其實就沒有特別快樂,因為天天都一樣。當你坐在3千公尺的高山小木屋裡,你不覺得高,但當你站在3千公尺高的懸崖邊,就覺得高了。
所以,什麼時候最快樂?當你經歷重重痛苦,最後終於解脫了,那就是快樂。例如阿兵哥操練10天後可以放假了,登山者被困在山中終於被救出來了。同樣地,什麼東西最好吃?答案是餓了3天3夜後,不管你吃到什麼東西,都覺得好吃。
對比力量大,若用在銷售,也能建奇功。
在面對一個客戶時,你平鋪直敘的跟他講產品多好多好,其實,他不太會有感覺。因為他在這個時候只是旁觀者,你的喜怒哀樂與我無關。
買賣其實就是一種情緒的轉移,一個成功的銷售人員,懂得把情緒「感染」給對方。所以大部分頂尖的銷售家,也都是頂尖的公眾演說家。但如果演說實在不是我們的專長呢?沒關係,我們不必把自己的情緒感染給對方,可是我們可以做到關心對方的情緒,怎麼做?就是透過問問題。
前面說過對比的力量,業務銷售,有一個六字法則,那就是「光明、黑暗、重複」,就字面的意思看,是說先著力於對方的光明,然後導入黑暗,再回復光明。
舉個例吧!
賣一件衣服給某個女子。如果銷售人員不斷自吹自擂,這件衣服多好,材質來自法國等等,女子只是點點頭,不置可否。
但這時候銷售人員開始問問題,把焦點從產品改為放在女子身上:
- 光明:這位小姐,妳穿衣服很有品味,請問妳平常都是怎樣穿衣服的?
(小姐被讚美後,雖然跟你不熟,還是簡單聊一下她的穿衣觀。)
- 黑暗:可是小姐我必須說,妳有沒有注意到,妳的膚色比較黑,但妳現在穿的衣服色系似乎不能搭配膚色。知道嗎?在工作場合,衣服的搭配會影響周遭人對妳的看法。妳是不是有時候覺得身邊的人跟妳有距離呢?
(這件事一講,小姐想想好像真的是如此,這時候,換她主動關心,想要問業務怎麼辦?)
- 光明:其實妳雖然膚色偏黑,但整個人氣質不俗,若能搭配適當的衣服,就是個標準的美女了。
經過這麼一輪光明、黑暗再光明,這下子,那女子就真的對買衣服有興趣了。如果一開始直接稱讚她美麗,反倒讓她覺得只是客套,不一定會買單。但經過光明與黑暗對比,就凸顯了你賣的商品的重要性。
這組對話不論是銷售任何產品都適用,首先,一定要建立對話。與其一開始就熱心朝客戶介紹產品,不如先將焦點放在客戶的需求上。
人類的需求有兩種,一種是追求快樂,一種是逃離痛苦。老實說,對方怎樣最快樂,身為一個陌生人,我們很難得悉。但要問痛苦卻比較容易,而產品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痛苦。
好比說,賣保健商品,雖然健康很重要,但大概很少有客戶以追求健康為最大快樂,因為「健康」兩字比較抽象,平常沒事的時候,健康就好像呼吸一樣自然,一般人不會特別感到它的存在。但若從痛苦面切入,就可以讓痛苦浮出檯面了。
提到痛苦的誘發,有兩種方式:一種是時間法,一種是親人法。如果對方當下就有痛苦,例如他有身體健康問題,主動來買保健商品,那另當別論,但通常對方並沒有主動想買商品,因為至少現階段,他沒有感到痛苦。
這時候使用:
- 時間法:這位先生,你有運動的習慣嗎?其實我也知道,你是公司重要人物,一定忙到沒時間運動。但不可否認的,長時間下來,你的身體累積了過多的脂肪,最終會導致三高問題,也許你現在各項指數都正常,但5年後呢?那時候,想要解救已經來不及了,當你得到高血壓、高血糖,要再回復正常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。最好的方法,就是現在及時防治。
- 親人法:這位先生,你看起來就是個愛家的人,一定很疼老婆及孩子,但你知道嗎?給家人最大的愛,不是每月給家人多少錢,也不只是陪家人外出旅行,家人對你最擔心的,絕對是健康。你現在的身體還可以,但如果不趕快做好保健,難保未來不會讓家人擔心,最糟的是不但不能照顧家人,還成為家人負擔,那樣就不是愛了。好在,趁現在還來得及,趕快照顧健康。
切記,這些痛苦,不能無中生有,而是依照你的產品,合理衍生。實際上,對客戶來說,他不是不知道這些痛苦,只是既然是痛苦,當然平常就不會想起,業務的「責任」就是幫助客戶回憶起這些痛苦。當然,你是善意的,你要幫助他不要抱持鴕鳥心態,不要假裝沒看見就代表沒事。
不論你賣什麼商品,絕對都可以呼應到至少一種對方的痛苦。衣服及服飾,對應不重視外表,因此人際關係不好的痛苦;養生產品,對應不重養生,將來生重病的痛苦;學習產品,對應若不與時俱進,將來落伍了,搞不好會失業的痛苦。
有人會問,可是客戶目前看起來很好啊!實際上,客戶最常用的口頭禪之一,就是「不需要」。
這時候業務可以反問:我當然知道你不需要,如果現在已經需要,那就太晚了。如果你已經生病了,老實說,現在買這產品只能亡羊補牢;如果你的財務出狀況,老實說,我這保單也不能賣給你;如果你已經過重、皮膚暗沉、消化不好、眼睛模糊……那產品對你來說已經太晚了。
所以,很高興,你說你不需要,那要恭喜你,表示你還來得及買我們的商品。
在生活中善用對比的原理,這來自於觀察,可以自己試著站在客戶的立場,模擬他快樂及痛苦的樣子。
快樂的他,就是全身無病一身輕,帶著孩子在青青草原漫步;痛苦的他,就是這也痛那也痛,然後光是痛就讓自己心情不好。一個好的業務,絕對是可以做到「將心比心」的業務。
當和客戶談痛苦,邊談邊皺著眉,就好像你已經親身感受那痛苦;而這樣的痛苦,是透過快樂與不快樂的對比來的。
只要你能適時傳達這種擔憂客戶痛苦的情緒,很少有客戶會不買單的,除非他不在乎痛苦,那麼,我們對這樣的人也沒轍了,畢竟,一個不在乎痛苦的人,也不會在意任何商品。
接著,你就將焦點擺在下個有痛苦需求的人吧!這樣的人鐵定不少,你絕對找得到買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