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問題,就會導引出一個回應,只是這回應是被逼出來的,還是自然而然順著對話,先讓客戶當主角,然後順著你的問題走,最後當你用封閉式問句,導引出他要怎麼消費時,他就算沒那麼想買,可能基於面子,感性壓過理性,就買了。
有句經典的廣告詞:「科技始終來自人性。」這句話也可以套在其他事情上:「悲劇始終來自人性」、「成敗始終來自人性」等等……但對銷售者來說,絕對不要忘了「銷售始終來自於人性」。
許多時候,我們看到一個業務員總是業績不錯,似乎不同的人和他見面,都可以被他說服,願意埋單。但往往這樣的業務,不一定是口才一流或者是外表俊帥美麗的,真正能夠在銷售上無往不利的,通常是「懂人性」的客戶。
問句要植基於人性
人性是怎樣的呢?這真是個大學問。但與銷售有關的,請記住3個人性的特點:第一、每個人最關心的人,就是自己;第二、人腦再怎麼複雜,但當被問問題時,只會聚焦在問題上;第三、當事關面子時,感性會壓過理性。
只要抓住這3點,銷售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增。而這3點,都和善於發問有關。
發問非常重要,因為發問可以同時滿足以上3種人性需求。也就是:第一,發問讓對方變成主角,第二,發問讓對方聚焦;第三、發問才有機會導引對方感性壓過理性。
若不靠發問,業務很難成交。然而,若道理如此簡單,那就不會發生許多的業務人員仍總是被拒絕的狀況。這些業務們業績不順,原因不在於發不發問,而在於懂不懂得發問。
就以上面舉的例子來衍申,發問可以讓對方變成主角,但變成主角後呢?你要這主角做什麼?發問也可以讓對方聚焦在你的問題,但如果你的問題和你的成交不能帶來直接關聯,那聚焦有什麼意義?最後,問句的確可以導引對方感性壓過理性,但所謂感性,可以有兩個層面,阿莎力地說聲:「好啦!我決定買了。」這是一種;心情突然很不爽,決定不買了,這也是一種。有沒有想過你的問句會帶來哪種結果?
實務上,我就經常看見業務們,用問句把事情搞砸的狀況。最輕微的,是客戶不想理你,最糟的,就是原本可以成交的機會硬生生跑掉了。
我們有多常見到這種情況呢?其實每天都會發生,走在路上,發傳單的人硬塞DM給你,問你想不想減肥?去便利商店買早餐,店員問你現在買架上商品有折扣喔,你要不要買?去商店逛,店員過來問,這是公司最新款產品,你有沒有興趣?……不一而足的情況,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,然而90%我們的回覆是:「不,不,不!」
難道只因為對方是陌生人,所以我們不埋單嗎?的確,這些銷售者多半是領時薪的工讀生,並沒有真的在意銷售成績。但如果真心想做業績的,其實他們的問句只要改一下,你就有很大機率願意購買,至少你會心情比較好,也許今天不買、明天不買,後天再遇到他,就決定買了。
怎麼改呢?舉例如下。
以客為尊的問句
走在路上,發傳單的人說:「你好,這是我自己創業賣的產品,忙碌的你想讓身體更健康嗎?」(他賣的其實就是減肥的健康食品)走進便利商店,店員說:「先生,感恩你來這裡買早餐,公司推出新商品搭配,讓你早餐營養更充足,你願不願意試?現在有特價喔!」去逛商店的時候,店員小姐說:「歡迎你來參觀,有沒有特別對什麼有興趣,對了,我們新進的產品系列放在這,你願不願過來這邊看看?」
同樣的意思,換個方式問跟講,結果往往就不一樣。
有沒有注意,前面我舉的例子,不論是較失敗的問法,或修改過比較有吸引力的問法,主要都是採用「封閉式問句」,也就是「要不要」、「好不好」、「對不對」……亦即讓被問的人,只能二選一。
人都喜歡自己當主角,不喜歡被迫二選一,所以在業務交易上,有所謂必死的問句,就是指這類的「封閉式問句」。
而如果這些封閉式問句,先製造個前提,也就是先去掉讓對方可能不愉快的情緒,然後再導入二選一,那樣對方就比較能夠接受。以前述的案例來說,原本是賣方直接讓對方陷入二選一的困境,所以會惹對方不快。但修改後,變成先尊重對方是「主角」這件事,最後再導入「封閉式問句」,這時候因為客戶感到是由自己做主,就比較心甘情願去做二選一。
在業務銷售上,封閉式問句是必然的。因為沒有封閉式問句,就無法締結成交。但前面舉的例子,都是太早使用封閉式問句,導致吃了閉門羹;而很多時候,業務無法成交,反而是「沒有使用」封閉式問句。
問出有效的問句
相信每個新手業務要出去拜訪客戶時,前輩都會交代:「要先和客戶培養感情,不要急著做銷售。」
於是新手聽話照做,經常去拜訪客戶,明明是要賣保健食品,卻先把時間放在和客戶「培養感情」,聊天氣、聊孩子、聊時事,就是不聊產品。印象中,許多的老總們談話不也是這樣?他們做生意不是真的談產品,而是喝酒應酬。
但別忘了,老總是老總,業務是業務,不一樣啊!老總可以喝酒談天、唱卡拉OK,甚至跑酒家,他們的生意,可能只是酒酣耳熱後的一種默契。但業務們,你們不一定和客戶有那種商場交情,這時候,培養感情只能是引子,而不要當作主戲。
可以聊孩子,但聊著聊著要扯回健康話題,然後說孩子越來越大了,我們身體也要照顧好,適時地補充營養很重要。
但多數時候,特別是新進業務,往往聊著聊著,「不好意思」扯入正題,好像害怕人家看出你是來賣東西的,很有罪惡感似的。
結果聊著聊著,當你不好意思時,對方就不耐煩起來,他們不會主動問你要賣什麼,他們比較可能是,聊著聊著突然舉起手看看表,說:「唉呀,我現在有事要走了,下次有機會再聊吧!」
而你我都知道,那個所謂的「下次」,可能要等很久。
這種事太常發生了,已經被列為業務未能做到業績的首要「致命傷」——只懂開放式問句,不懂封閉式問句。講句白話的,那就是:「只顧著講,卻不懂得締結成交」。
或者另一種情況,在商店裡賣東西也是一樣,在商店和消費者自然不太會聊天氣、聊孩子,但通常會做到一件事,就是介紹產品,可是往往出現店員只會一直講,忘了用封閉式問句收尾,這種店員,充其量只是個產品解說員。
讀者或許會問,前面不是說,封閉式問句是必死問句嗎?其實當我們的問題是:「你要不要?」「對不對?」「可不可以?」「行不行?」這類型的封閉式問句,又沒建立足夠的前置情境,那就會變成必死問句。
同樣是封閉式問句,若改成以下方式:「小姐,妳要這件還是那件?」「妳要刷卡還是付現?」「妳要現在立刻穿,還是包起來帶走?」結果就會大大不同。
人性的必然,一個問題,就會導引出一個回應,只是這回應是被逼出來的,還是自然而然順著對話,先讓客戶當主角,然後順著妳的問題走,最後當你用封閉式問句,導引出他要怎麼消費時,他就算沒那麼想買,可能基於面子,感性壓過理性,就買了。
這就是封閉式問句的奧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