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行業的獎金制度分配模式講求的是個性化,要根據產品的特性、價格、市場面及公司的文化、理念來綜合設計,而不是現今市場上充斥的統一模板。現今比較紅火的新零售、新社交電商等模式,實際上是運營制度中的一部分而已,並不能看成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。
上期提到產品是企業立身的根本,產品不能脫離法規,產品不能脫離市場,產品不能依賴模式。打造企業的藍海,需要多維度的考量,條條道路通羅馬,但也非一日可達。
透過前二期的分享,這個類直銷企業新生兒在經過合夥人的孕育、經過產品的篩選,新生兒的骨骼、樣貌基本有了個正型,這個時候就要考慮中樞神經及血管脈絡了。本期將與讀者朋友們分享這個新生兒的制度及市場運營的設定。
市場運營如何適應災後環境?
產品導向是分享行業的經營本質,再好的產品也是需要消費者、分享者、經營者來推廣;那麼,獎金制度該如何設定呢?市場運營該如何適應「災後」的市場環境呢?
在此就先談談制度的設定。在過往的分享中,筆者提過當今國內直銷市場企業的獎金制度問題。大部分的內資企業都是用雙軌制為主體的獎金制度,只是制度的設計比例不同,K值的設定不同而已。
那麼在災後,還有沒有企業投入到分享行業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就筆者所知,就至少有6家以上,包括傳統的老牌快消品公司,那他們的制度是如何設定的呢?據了解,發現他們的制度都有一個共同特徵,就是摒棄了國內企業開盤所用的雙軌制度,都回歸到傳統的級差、矩陣為主體的獎金制度。
這個說明了什麼呢?就是企業與操盤手們已經意識到快速圈錢所存在的問題,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是要回歸到行業經營本質的方向。就經營來說,基本上是沒有完美的制度的,只要適合公司發展、適合公司文化、適合產品定位與推廣就可以了。
獎金制度分配模式應講求個性化
在災後的市場環境中,大量的資金盤、區塊鏈、金融盤、幣盤充斥其中,對分享行業又是一個很大的衝擊。那對於這個新生兒來說,又該有怎樣的選擇與考慮呢?
首先,在制度設計的時候,更多考慮的是如何讓分享者/經營者簡單輕鬆地賺到錢;再者,是考慮到不同位階的經營者所面臨到的問題,在制度設定的時候盡量解決這些問題(如:低階經營者的生存問題、中階經營者的團隊管理問題、高階領導的目標感問題等);最後,才是考慮公司的盈利與市場投入的平衡關係。在制度設計完成後,還增加了部分能快速賺錢的元素,希望能讓一些傷了人脈的行業難民在這個平台上重拾光彩。
小論:分享行業的獎金制度分配模式講求的是個性化,要根據產品的特性、價格、市場面及公司的文化、理念來綜合設計,而不是現今市場上充斥的統一模板。
抄襲制度無法贏得市場認可
災後的市場對行業來說都倍感傷害,因而不斷有業者推出新的模式、政策來推動市場發展及經營。在現今階段,比較紅火的是新零售模式、新社交電商模式。這個新生兒,在設定完獎金制度之後,就要考慮到運營制度的設定了。在災後APP應用、各種新模式充斥的這種大環境下,這家新生企業又是如何考慮與決策的呢?
這個企業首先考慮到的是現在市場人口紅利已經缺失的問題,結合到企業本身所擁有的獨特產品優勢及地域優勢,推出了地面店與微商相互結合的新零售業務,產品聚焦化;再者,結合市場的推薦、分享習慣,利用多種的小程序及手機端,讓市場推廣及銷售便捷化;然後,結合分享行業的特性,在運營上配合SP/HP的打法,設計制度;最後,狠抓物流,不惜增加成本,用物流換金流。
小論:現今比較紅火的新零售、新社交電商等模式,實際上是運營制度中的一部分而已,並不能看成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。
筆者觀點:無論是獎金制度、運營制度的設定,都是要結合企業本身的優勢、產品的特點等多維度綜合考慮,而不是簡單的抄襲、拿來主義。在現今災後的市場重建,消費者、分享者、經營者都不是過去的「小白」,對企業、產品、模式等都已經是多維度來考察的。在災後的市場環境中,企業要生存、要發展,還是要具有獨特性。
本期暫且分享到此,欲知後事如何,請待下回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