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銷企業跟傳統企業有很大的差異,在企業經營層面也很難照著教科書做比對,於是懂直銷的老闆與不懂直銷的老闆或是CEO,兩者的經營表現是截然不同的,就連傳統管理顧問公司的顧問,只要沒有深入直銷,他的診斷參數少了直銷精神,其結果就什麼都不是了!在這兒,我們不研究傳統企業,單就直銷企業經營,討論懂行與不懂行的老闆究竟有哪些行為的差異。
懂直銷企業經營的老闆,經營公司應該做的3件事——方針、計畫、執行,我們針對這3個層面,以實務方式,套上應用公式,直接剖析,或說直接公開獻給熱愛直銷產業的朋友,不藏私的理由只有一個,期待直銷成為台灣的驕傲!
■ 公司方針
經營公司一定要先朝著經營方針思考,常聽公司培訓直銷商說:「在錯誤的道路上,走得再遠也達不到目標。」可是我們卻發現,有些公司可能連什麼是經營方針都不知道,如果說我們連去哪兒都不知道,試問為何非得要用直銷方式經營?企業若不知道為何要用直銷方式經營市場,總有一天會反被直銷吞噬。我們在輔導公司或是培訓組織的時候,從基層幹部到老闆都曾從他們口中說出一些不懂行的驚人說法,為何是驚人說法呢?因為小小說法卻是觀念大大的謬誤,牽一髮而動全身,一個錯誤觀念會引發的蝴蝶效應可比一場颶風。
關於獎金撥比
案例一:曾聽好幾個本土公司老闆說,想寫一套實撥60%的獎金。
說明:
經常遇到一些老闆動不動就說:「請顧問幫我們寫一套撥發60%的獎金制度。」當遇到這種情形時,只有在白板或是A4紙張上寫一個公式:
產品售價=產品成本+公司管銷+發票稅+刷卡費用+物流費用+營所稅+公司利潤+撥發獎金
—→產品售價100%=產品成本20%+公司管銷10%+(發+刷+物+營)11%+撥發獎金60%+利潤?
通常這時就會鴉雀無聲,然後大家坐在那兒乾瞪眼,然後,往往是用這句話來打破沉寂:「那麼,顧問認為發多少獎金比較適合?」
懂行與不懂行的差異
不懂行的老闆常常一開始獎金高發,遇到瓶頸時就開始縮減,企業經營最怕縮減,不論縮減什麼,縮預算、縮薪資、縮管銷、縮產品成本乃至縮獎金制度,後面的麻煩事將如無底深淵,會發生的問題猶如一波波颶風來襲,最後決定還不如砍掉重練吧!
關於銷售通路
案例二:我們公司是人店網3D立體,陸海空三軍的天羅地網行銷。
說明:
詢問CEO:您的網是網路銷售還是網路推薦?您的店是實體店還是虛擬店?您的人是年輕人還是高年齡層?制度是否有高額的銷售獎金?
對方回應:網路銷售、實體店、中高齡、雙軌制、無銷售獎金、產品是牛樟芝。此時顧問又寫上一個公式:
產品定位+制度定位+經營理念—→公司方針
產品牛樟芝應該是中高年齡層的屬性,現有直銷商也是中高齡,制度沒有銷售獎金,經營理念是以多通路方式做為市場區隔,所以規劃的公司方針是人、店、網三者結合的通路,也就是天羅地網的銷售鎖定在普眾市場。
上述的公式為:產品(中高齡、中高價)+制度(事業型)+經營理念(多通路的普眾市場)—→公司方針(人、店、網銷售型市場)。
這樣的人、店、網經營規劃,從大方向來看就已經是水火不容了,沒有銷售獎金卻以中高價位想在網路上銷售,就是一個錯誤;再加上沒有銷售獎金及單項產品在店面上銷售,又是一個錯;至於中高齡與中高價想走普眾市場,也不能契合規劃。如果真要這麼做,除非極有創意還要有點運氣,否則只有4個字可以形容——此路不通。
懂行與不懂行的差異
懂行的老闆會在訂定公司方針時,將制度定位列為參考因素,因此,發展市場的考量不是只有末端消費者,而是兩個層次——「末端消費者」及「市場推廣者」,其中市場推廣者像是消費者、又像是經營者,箇中滋味只有懂行的老闆能體會。
例如:發展網路行銷時的方針,懂行的老闆與CEO規劃方針是公司的會員如何推動網路經營成為銷售工具,甚至是夥伴因網路行銷而在獎金制度中得利;不懂行的規劃方式就會少了當中夥伴與會員的存在,所以會直接規劃網路如何吸引消費者及網路經營者,那個因制度定位的中間推廣者似乎被忽略了,所以方針是偏斜的,蓋的樓也會越蓋越歪,最後終至倒塌。
■ 營運計畫
當公司方針擬定後,銜接的是營運計畫。公司方針可以是網路行銷、店面行銷、銷售型組織、經營型組織,因為方針不同,採取的計畫也會有所差異,懂行的老闆會擬出一套務實可行的方案,說服領導人為共同目標努力,服膺營運計畫,因為力量集中,執行效果才會顯著;反之,就會聽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,組織運作會被切割,力量分散,最後CEO痛苦,組織也無所適從。
關於分公司設置
案例:公司不採用分公司營運可行嗎?
說明:
如公司方針是銷售型組織,但是公司不採用分公司方式營運,而是採用發貨站的模式經營,可想而知,操作模式偏重在分散式的小組織經營,甚至是以各體系領導人為單位的區域運作,那麼,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的組織發貨站發展計畫;另外一種沒有分公司、也沒有發貨站的經營模式,這種只能算是據點式的發展計畫,但不論計畫內容為何,有一個公式可供參考:
營運計畫—→公司方針+進人流程+目標對象+制度做法+培訓+獎勵方案
營運計畫是根據公司方針而設計的,如果公司方針是設發貨站,那麼,我們就必須讓發貨站的利用率提高,甚至是扣除費用後還有盈餘,而在制度定位上就必須要有發貨站發貨獎金的設計;再者進人流程也必須將發貨站考慮進去,如果進人是從體驗行銷開始,發貨站就是體驗中心的概念。
再來是目標對象,這裡的目標對象包含被銷售者與直銷商是誰,誰會去體驗中心運作,以及我們邀約的新朋友屬於哪一種層級,這跟進人流程設計息息相關;同時因為制度設計不同,也會產生制度作法與制度話術上的差異。因此,考量進人流程、目標對象與制度做法、制度話術,就能設計出量身訂製的培訓計畫。我們除了培訓組織夥伴外,為了使營運計畫更有效益,還需加入獎勵方案,讓被銷售者與直銷商兩者皆有動力,如此才是完整的營運計畫。
懂行與不懂行的差異
曾經有老闆問及:為何我直銷經驗這麼豐富,公司也經營過幾家,但總是做不起來,問題到底出在哪兒?
其實這已經不是懂行與不懂行的問題,而是懂制度做法的老闆不一定懂市場,懂市場的人不一定了解進人流程,全部了解的也不一定懂培訓,所以這是一個分工的戰場,老闆與CEO是否能站在一條線上,CEO與領導人又是否觀念與做法一致,如果以上皆無,是否有時間磨合、共同克服問題。
例如,設計進人流程與找出制度最佳操作方式是同等重要,有進人做法但沒有制度操作方式,那麼倍增效應不會出來,有制度操作方式卻沒有進人流程,基本盤不易穩固;所以,懂行是成功經營直銷公司的必備條件,但除了懂,還要深入,才是成功的關鍵。
■ 執行力
早年的企業只要不犯錯就會成功,20年前的企業是沒有做對什麼就不會成功,15年前的企管理論是執行力強才能勝出,10年前的理論是必須跳脫紅海、找到差異化的藍海策略,現在的直銷企業只要「沒有培訓就等於沒有執行力」。
也許有人會提出不同看法,但是就筆者的觀察,直銷事業如果失敗,關鍵問題絕對是執行力,因為有太多的直銷策略在直銷商身上,因無法執行宣告無疾而終,先不論策略的對與錯、好與壞,無法執行或是執行偏差就等於宣判策略無效,其中最大關鍵不是別的,就是培訓出了錯。
關於培訓系統
案例:
一樣的系統、一樣的培訓,可是就是不一樣的結果。
說明:
直銷企業最常見的是抄襲,現在流行什麼制度就一窩蜂地效仿,只要一有什麼新奇的東西或是哪一家因為什麼產品做成功,接下來市場上就會出現一堆同質性的產品。直銷培訓也歷經30年了,30年來,基本功從未有什麼變革,操作系統更是大同小異,你是否想過,有些公司相同的制度、相同的產品、相同的培訓、相同的系統,為什麼結果不是相同的成功,而是相同的失敗?在此一樣提出一個可供參酌的公式,也許會讓大家更清楚原因:
執行—→營運計畫+培訓對象+培訓技能+培訓師資+課程執行方案+培訓循環系統
同樣的產品、同樣的制度、同樣的培訓、同樣的系統,但是消費客群不同、經營者操作慣性不同,看似一樣的內容,就會有很大差異,如果再加上培訓的素質,這裡頭包含了同樣都是基本功,30年前的基本功與現在的行為模式差異頗大,培訓的技能也會不同,所以同樣是列名單,還能沿用過去的ABC級客戶分級制嗎?由近而遠、由親而疏的順序是對的嗎?智慧手機下的朋友親疏關係與遠近觀念跟以往大不同,隔壁鄰居叫不出名字,FB上我們一天到晚看見陌生人吃什麼、跟什麼人交往、去了哪些地方玩,而且還按他的讚,留言說這地方好美,甚至還獻上生日祝福,這到底是誰遠?誰近?誰親?誰疏?
30年前二擇一邀約技巧目前也還在使用,試想跟自己姊姊邀約,還需要問姊姊:「您是明天下午15:00有空,還是晚上19:00有空?」姊姊說:「你神經病!平常不會客氣,現在這麼客氣,心裡一定有鬼!」服務跟進的147法則也沒被遺忘,我們每個人都接觸過直銷,多數人也都學過147法則,現在你只要跟一位直銷商買東西,買完後你就等著第一天、第四天、第七天看會發生什麼事,就可以判斷這位直銷朋友功夫紮實與否?公司培訓好壞與否?一旦行為模式被客戶猜對了,我們只有被反銷售的份。
還有異議處理的3F法則:Feel(認同感受)、Felt(因為我也有同樣感覺)、Found(最後才發現),如果客戶提出第二個問題,你還在使用3F法則時,似乎也會被人看穿你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制式化、沒有人情味的。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,一套過氣的方法教了30年,同樣是名單分析、同樣是邀約、同樣的課程名稱,但是內容是否需要更新呢?因為結果都告訴我們,市場不是這樣做的。
在培訓師資上,同樣都是培訓,同樣都是銷售課程,公司被不懂行的講師上過一次課,下次就很難再說服夥伴上課,哪怕公司這次請的是超級講師。再者,懂行的講師教你,直銷賺到的錢要省點花;不懂行的講師告訴你,盡量花,不但自己花,還要鼓勵下線花,因為創造消費需求,才有動力去賺更多錢。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天使跟一位魔鬼,每次天人交戰時,總是魔鬼獲勝的機率較高,當我們好不容易說服夥伴內心的天使站出來,魔鬼講師只要在旁邊輕輕地鼓吹一下,天使立馬被KO。所以不是同樣課程名稱就行,就像市場挑菜,不能單菜色好看、價格便宜就行,如果培訓課程的師資是這樣挑選,那就慘了。
課程推廣等於業績大小,一個愛上課的團隊,業績額一定穩定,不愛上課的團隊也等於是團隊動員力較弱,業績絕對往下滑。推廣課程的方式也決定了培訓是否受重視,足以吸引大家的目光。過去筆者常宣導:產品要賣,事業就要賣;事業要賣,課程更要賣。課程推廣一定要有策略,這個策略不亞於產品銷售策略,甚至要更加重視。
營運計畫的勝出在於執行力夠強,培訓就是要貫徹執行營運計畫中的全部,讓營運計畫變成執行技巧,在課堂上指導夥伴,這才是真正的培訓意義。同時還要規劃長期執行上課的對象與課程週期,課程週期是跟著進人速度配搭,而且還要分級別、分內容上課,不是一套課程讓所有人上,也不是所有人一起上課然後一直變換內容,這都是阻礙計畫的障礙物。
懂行與不懂行的差異
懂行的CEO會將營運計畫中的操作變成技巧,然後請講師協助在課程中建構在學員身上,長期這麼做,夥伴便具備執行計畫的能力;不懂行的CEO分不清培訓的功能與目的,以為上課只是在提升士氣與提升行業的專業而已,想當然抄襲一樣的制度、模仿一樣的產品,還是得到失敗的結果。
懂行的人會顧及長期培訓的週期,形成一條循環的生產線;不懂行的人只顧及這次培訓完成就好,下一次再想一些新點子,然後嘴裡說複製,卻不見複製什麼。如果計畫不能被複製,就等於偏離了直銷軌道,最後一樣失敗收場。
結語
每一個行業都是方針、計畫、執行的規劃競賽,企業能在競爭中創造優勢的核心價值,決定在規劃這三個部分的能力。直銷也不例外,但直銷之所以有懂行、不懂行的問題,在於直銷模式的複雜度。銷售買賣這個行業就是公司與顧客間的雙向關係,直銷中間卻隔了一個人,一個像經營者又像消費者的人,因為多了一層三項關係,方針、計畫、執行就會是3的3次方般複雜,想搞懂,除非願意花時間在三項關係裡做研究,否則都只是隔靴搔癢。
回到主題,老闆懂不懂,真的大有關係,當直銷商把身家都賭在直銷公司上,他們的狀態就是拼命,身為老闆,如果你拼輸他們,憑什麼當老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