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直銷生活

壓不死你的壓力,只會讓你變強大


分類 / 直銷生活
作者 / 孫昭業
期數 / 第340期

    壓不死你的壓力,只會讓你變強大


朗讀:

 

 

攝影師:Prateek Katyal,連結:Pexels

壓力源無所不在,一旦全部消失,等於生命靜止;另一方面,我們也不是那麼不堪一擊,對於壓力有一定程度的耐受力和適應力。 

 

 

許多年前,我所任職的公司正進行一項重大專案,不料原本的專案負責人突然掛冠離去。我臨危受命接下燙手山芋,眼看期限在即,真是「壓力山大」!我被逼得像鋼鐵人一樣,日夜兼程地瘋狂趕進度,解決一個又一個狀況,爆肝加班到每天睡眠不到4小時,持續了將近1個月,終於不負眾望,如期達陣,迎接久違了的假期,結果竟然在休假的前一個晚上開始狂咳不止,整個假期只能病懨懨地躺在床上度過。

 

當時在高壓下身心從高度緊繃到鬆弛潰散,實在非常不好受。記得其間還發生過多次恍神、心跳不順等狀況;不過,完全沒有壓力的生活,一定比較美好嗎?

 

任何跟我們生存有關、會造成身心消耗及負荷的刺激,都可以視為壓力源,而且無論是愉快或不愉快的經驗,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壓力感受。生活中常見的壓力來源包括:

 

  1. 生活事件:生活中的重大改變,諸如親人死亡、結婚/離婚、就業/失業/轉職、就學/考試、結婚/離婚、戀愛/分手、懷孕/養育小孩、重大疾病、老化等,都需要花一些力氣去面對和適應。改變的程度越高,帶來的壓力越大。
  2. 角色期待:每個人在生活中扮演不止一種角色,而每個角色都會被社會期待符合一些標準或要求。扮演的角色愈多,需要應付的要求也愈多,也愈可能發生角色衝突,如果無法調適與做抉擇,就會形成很大的壓力。
  3. 自我要求:每個人都會有自我要求,而且都不太一樣。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;有些人會設定界限;有些人希望凡事要在自己的掌控中。一個人自我要求愈多,或者不容許有所調整,壓力感也會愈大。
  4. 社會環境:經濟景氣、社會變遷、治安、噪音、空氣、食品安全及塞車等。
  5. 生活瑣事: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事,例如塞車、繳帳單、回Line、曬衣服、倒垃圾、突然下大雨、接送小孩等等,一件件分別處理起來沒什麼,但是如果突然出現,或者與其他壓力源並至,足以讓人焦頭爛額。

 

換句話說,壓力源無所不在,一旦全部消失,等於生命靜止;另一方面,我們也不是那麼不堪一擊,對於壓力有一定程度的耐受力和適應力。心理學家Roberts Yerkes與John Dodson提出,壓力與學習、工作等表現之間,是一種倒U型曲線的關係——適度的壓力能夠激發我們的潛能,做出最佳表現,太少和太多都不行。

 

以前面我的例子來說,假如這項專案的時程很寬裕,或者公司不重視這項專案,而我對自己的要求也不高,我恐怕就不會有動力集中所有精神、體力及工作能力,然後展現出超乎尋常的高效率。

 

但是,當壓力超過一個臨界點之後,不僅沒辦法幫助我們發揮得更好,還會造成身心耗損。心理學家Hans Selye將人對於壓力的反應分成3階段:

首先是「警覺反應期」,在感受到壓力之初,體內會分泌皮質醇,刺激身體釋放能量以應付壓力,使得心跳和呼吸加快、血壓和血糖上升、肌肉緊繃、流汗等;

其次是「適應及抵抗階段」:如果壓力持續,身體會嘗試調適,有可能適應成功,表現和效率提升,但也可能適應不良,出現高血壓、潰痬、氣喘、肌肉痠痛等生理不適;

最後是「衰竭期」:在長期或過度的壓力之下,持續分泌的皮質醇會損害免疫系統,抵抗力降低,導致各種身心疾病,甚至死亡。過勞死就是一個例子。

 

雖然無法逃避所有壓力源,但我們可以練習與壓力和平共處,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,第一步就是覺察自己面對壓力時的反應。在身體方面,可能會口乾、頭痛、胸悶、心悸、高血壓、胃痛、腹瀉、冒冷汗、肌肉痠痛、莫名地感到疲勞等;在行為方面,可能會出現睡眠習慣改變、胃口改變、坐立不安、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等;在情緒方面,可能會有焦慮不安、易怒、急躁、害怕、憂鬱、情緒波動大等;在認知思考方面,可能會注意力難集中、記憶力變差、表達力及判斷力下降等。

 

在察覺自己的壓力反應後,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,調節壓力所造成的影響:

  1. 找出壓力源:想一想是什麼事情困擾你?這個壓力源是可以完全避免或消除嗎?如果不能,有什麼是我可以改變的?例如將處理的時間拉長,減低壓力的強度,或是休息一下、暫時抽離壓力情境,以減少接觸壓力源的時間。
  2. 調整想法:「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,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」,也就是說,許多壓力來自我們的想法或思考方式,像是「絕對」不能有任何差錯、「必須」把每件事做到好、「應該」要讓每個人滿意等。

其實,容許一些彈性,壓力自然減輕。不需要事事追求「完美」、「最好」,只要「盡力」、「夠好」就可以了,並且正面看待挫折和失誤,接受不盡如預期的事實,就能避免陷入無濟於事的負面情緒。

  1. 規律生活:儘可能維持規律一致的生活作息,保持足夠的睡眠和營養均衡的飲食,遠離菸酒及過量的咖啡因。
  2. 從事紓壓、放鬆的活動:運動可增進體能,也能促進大腦分泌腦內啡,產生愉悅和放鬆的效果;練習腹式呼吸、靜坐冥想,可以緩解生理和情緒的緊繃;繪畫、演奏樂器、烘焙等創造性活動,也能因為專注而達到放鬆,並且獲得成就感。
  3. 尋求支持或協助:找人說說自己的感受和困難,有助於紓解情緒,獲得精神上的支持,也可能得到一些實質的協助或意見。如果已經發展出身心症狀,更必須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。

 

你的壓力有多大?

以下檢測表包含情緒、行為、思考認知與身體4面向,共32道題目,請依照你最近一個月的個人感受程度,逐題填入分數:1分(都沒有);2分(很少有);3分(偶爾有);4分(經常有);5分:(一直有)。

情緒感受

☐ 最近覺得心浮氣躁,不容易定下心。

☐ 最近感覺容易發脾氣,或比較沒耐性。

☐ 最近覺得生活上某些問題,例如:工作、學業、財務、人際、家務等做不好,沒辦法好好應付或處理而有挫折感。

☐ 最近感覺心情低落、沮喪、鬱卒或憂鬱。

☐ 最近和別人相處起來有困難,不輕鬆,或者覺得容易為小事發火,別人好似喜歡找自己麻煩。

☐ 最近覺得容易緊張、不安,有莫名害怕(或恐懼)的感覺。

☐ 最近有衝動想要逃離現有一切的感覺。

☐ 最近覺得有困惑的感覺,不知事情會變得如何。

行為表現

☐ 最近有坐立不安(站也不是、坐也不是)的情形。

☐ 最近覺得自己變得不太想與人接觸,變得有些退縮。

☐ 最近改變使用菸、酒的生活習慣,例如,原本不抽菸或不喝酒,卻開始嘗試抽菸或喝酒,或者抽菸量、喝酒次數增加了。

☐ 最近做事較容易衝動,比較不會考慮可能的不良後果。

☐ 最近覺得做事提不起精神、沒有興趣,變得較懶散。

☐ 最近3個月,早上醒來都有不想起床的感覺。

☐ 最近出門前,總覺得不想出去做應該要做或要辦的事。

☐ 最近生活秩序或生活常規變亂了,有失去控制的感覺。

思考認知

☐ 最近覺得記性差,容易忘東忘西。

☐ 最近覺得自己的思緒雜亂,有胡思亂想的情形。

☐ 最近覺得自己注意力不集中,做事情容易分心。

☐ 最近認為自己做事不像以前那麼有效率。

☐ 最近對自己較沒信心,擔心事情做不好。

☐ 最近覺得洩氣,不想做事。

☐ 最近有人說你講話表達不清、說不到重點,或有顛三倒四的情形。

☐ 最近覺得前途茫茫,不知未來會如何。

身體狀況

☐ 最近睡不好覺,感覺總是睡不夠。

☐ 最近胃口變差,食欲不好或胃口出奇得好,用過餐後,還是一直想吃。

☐ 最近容易冒冷汗或手心出汗。

☐ 最近有胃腸不適,如脹氣、腹瀉或便祕的情形。

☐ 最近有心跳快、心悸或喘不過氣,覺得胸口悶的情形。

☐ 最近有手腳冰冷或發麻的感覺。

☐ 最近身體覺得容易疲累。

☐ 最近覺得身體有痠痛(如頭痛、脖子痠、肩膀痠痛、手腳肌肉痠痛等)的感覺。

計算方式:總分÷8×20(4個面向分別計算)

■    檢測結果分析

總得分<40分

恭喜你,你的身心壓力呈現低度反應。

總得分40~59分

你的身心壓力呈現中度反應,宜注意生活步調安排,以調節身心壓力,擺脫「心好累」的症狀。

總得分≧60

你的身心壓力呈現高度反應,應積極調整生活步調,若感到困擾,應尋求專業人員協助。

資料來源/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

 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傳奇分子 精氨酸與番茄溶液萃取物複合產品護心血管

超級夢幻團隊

提高抗氧化力,消除自由基 紫檀芪功效更為勝出

巡田

調節免疫力產品,消費者買單

爭議不休的基因食品安全性,禍福未知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