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領導力

守住內心的溫暖與希望 把傲氣修練成傲骨


分類 / 領導力
作者 / 顏國偉
期數 / 第364期

     守住內心的溫暖與希望 把傲氣修練成傲骨


朗讀:

 

生命不會一直都是順境,當人生遇到挑戰、困境,領導人該如何自處,以及如何脫困呢?掌握從傲氣蛻變成傲骨與自在的通關密碼,是你登上下一個台階的運命考核。

 

舉凡有才幹之士,身上皆不缺乏傲氣,桀驁不馴的行事作風,適宜單打獨鬥,卻很難成為領袖,因為不善自省,無法讓人心凝聚,這樣的人又不甘於自己無法成為擎天一柱,甚至將利劍常斷的原因歸咎於自己不肯見風使舵,而心酸感又阻止了自己在困厄前屈膝,於是行徑從桀驁變成孤傲,冷眼向洋看世界,討厭世界,進而討厭自己,生命空轉,光陰虛耗。

 

這種心境,北宋的蘇東坡最有體會。他才華橫溢,很年輕就鋒芒畢露,步入仕途後竟然磕磕碰碰,到42歲時最傷,因烏臺詩案幾乎被處死,後來流放黃州,把懷才不遇者的心酸苦悶心情寫得淋漓盡致:「缺月挂疏桐,漏斷人初靜。誰見幽人獨往來?縹緲孤鴻影。驚起卻回頭,有恨無人省。揀盡寒枝不肯棲,寂寞沙州冷。」

 

這期間最考驗忍耐與等待的工夫,要過關,就要讀懂蘇東坡的生命史,讓傲氣全消,保存錚錚傲骨,如深谷之幽蘭,無人亦自芳,修練到既無貪心、也無野心,僅有對生活一份樸實喜樂之心,守住了內心的溫暖與希望。掌握從傲氣蛻變成傲骨與自在的通關密碼,是華夏領袖登上下一個台階的運命考核。

 

從向外批判轉為向內省思

現代人在權利與利益意識的籠罩下,必向外批判,將命途多舛的際遇歸咎於世界的不善不公,徒增內心的憤懣與怨懟,不是抑鬱消沈,就是變得狂躁有攻擊性,轉為向內省思,對現代人而言,難如登天,因為這需要充足的東方人文學養,以及深刻的思考力,而這些是現代人最貧乏的。

 

這也凸顯生命教育的時代價值:得到明師的引導,運用滲透感受力的思想回溯,探究自我的局限、障蔽、真正的自由所在,回溯之後真實感到「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,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」。

 

謫貶黃州後的蘇東坡,開始時處於驚弓之鳥的狀態,3年之後,在《臨江仙  夜歸臨皋》裡他寫下言簡意賅的13個字,透露了向內省思帶來的功效:「長恨此身非我有,何時忘卻營營。」他喟嘆自我的局限——「此身非我有」,命運無法自己掌控,以匡扶世道之志進入仕途,卻活得營營役役,而他的道家學養使他領會到,這是一種生命的障蔽,真正的自由是,能夠將有限的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裡。

 

當他有此領悟時,人站在江邊,江上景致「夜闌風靜縠紋平」,融入眼前的畫面,將他憂懼苦悶的心情一掃而空,經此消化後的蘇東坡:「小舟從此逝」——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,「滄海寄餘生」——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。

 

融入生活,品嘗「淡」的滋味

笑納一切的達觀,不是從書本中得來的,而是當人處於困頓、寂寂無聞時,願不願意、以及能不能夠接上地氣,以維持意志的強大。蘇東坡從大官、讀書人一下子去了荒山野嶺生活,他去融入當地人的生活,學會品嚐「淡」的滋味,他在告訴我們,這才是接上地氣的實際行動——為自己營造一種氛圍,讓自己活得輕鬆,自己拯救自己,不怨天,不尤人。

 

在朋友的幫助下,蘇東坡得到的只是瓦礫密佈的荒野,不能種植要求土地墒情高的小麥,他就種人不吃的大麥;牛、鋤頭、鐮刀等農具,成為新的筆墨紙硯;拋開儒士的自矜,在田間、水畔、山野、集市,與農民、漁父、樵夫、商販談天說笑,偶爾更與朋友在城外喝酒,喝到半夜大醉之後,城門關了,大家一起翻牆回來,犯點小錯誤;他評價自己「上可陪玉皇大帝,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」,將貧困乏味的流放生涯過得生趣盎然。

 

反觀消費時代的人們,習慣了大魚大肉,五光十色、紙醉金迷的刺激,當處於不被理解、有志難伸的低潮時,一味以消費來宣洩內心的鬱悶,不是變得暴飲暴食亂花費,就是有暴力傾向;想要融入生活,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、什麼都不愛——不會下廚、不愛勞動、不愛運動、不愛學習、不愛接觸人、不愛走進大自然。

 

在自然觀象中體悟生命的存在

蘇東坡也揭示了觀象自然帶來的療癒力量,風起浪湧的赤壁,就是啟迪他的地方。他憶起了三國時代的周瑜,年輕有為,而壯心殆盡的自己,卻微不足道;然而,在時間的浪濤裡,大家一樣都是過眼的雲煙,人生如夢境一般。

 

在《前赤壁賦》他觀想長江:「哀吾身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」,感嘆生命不只短暫,還像朝生暮死的蜉蝣那樣渺小,那麼一己之榮辱窮達,何足悲嘆!這是自然之象與生命存在相互映照所淬煉出來的思想,蘊含強大的精神能量。

 

到了《後赤壁賦》,他道出了精神獲得自由之後,最痛快淋漓的行動,莫過於「攜酒與魚,復遊於赤壁之下」,「人影在地,仰望明月,顧而樂之,行歌相答」,當下就可與三五好友一起努力,共創溫潤的存在,共享生命的美好。

 

再反觀走不出虛擬空間的人們,情願在虛擬世界裡躺平,打造一個虛擬身分的認同,自High一番,既不願意也不具備蘇東坡那種精湛運用自然之象與歷史、與自身存在相互映照的深度思維。

 

榜樣的觀象

除了人間的溫暖,鮮明活在蘇東坡心裡的古人——手執羽扇、頭戴綸巾、蔑視強敵的周瑜,讓他感受到精神上不孤單,印證《正氣歌》所言:「哲人日已逝,典型在夙昔;風檐展書讀,古道照顏色。」

 

在臨風的廊檐下讀史,以人物為中心,觀想其氣象,雖不能至,然心嚮往之,使自己的精神生命豐富起來,這是困在物質主義牢籠裡的人們,亟需要的人文學養。

 

個人主義對生命造成的最大封閉,就是將「天地君親師」的敬重全部清除,人際關係不是疏離,就是對立,或者相互利用,個人最崇拜的人,就是鏡中出現的自己,一旦身處逆境,精神上即刻深陷孤單無助,悲觀負面的情緒四溢。

 

理想世界的觀象

日子久了,生命變得空盪盪、輕飄飄,心魂禁錮在情緒的黑洞裡,四無依傍,要走出去,需要光源,而光源來自對理想世界的觀象,才能度過漫無盡頭的黑夜。

 

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,精神分裂症發作,割下自己的左耳送給妓女,後來自願前往精神病院治療,入住期間,創作了大量作品;其代表作《星夜》,以藍色為主色調,看上去就是陰沈的心情;畫中的樹,像黑色火舌一樣,直上雲端,令人有不安之感;天空的紋理像渦狀星系,伴隨眾多星點,而月亮則是以昏黃的月蝕形式出現;底部的村落以平直、粗短的線條繪畫,表現出一種寧靜,與上部粗獷彎曲的線條,產生強烈對比,體現畫家躁動不安的情緒。這幅畫,鮮明反映活在黑洞裡的心魂狀態。

 

然而,有理想世界觀象的人,卻能專心一致,等待黎明的到來,精神上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,而不傲睨於物,不譴是非,以與世俗處。」

 

司馬遷就是典範。他因為仗義執言得罪了漢武帝,不是被處死,就是得接受去勢絕後的腐刑;他選擇了恥辱最大的後者,而且一輩子要在牢裡過。他不但度過了無盡頭的黑暗,還留下了影響華夏文化道統的鉅作《史記》。司馬遷的理想世界不是自己要過得幸福,而是繼承太史家族的傳統,實現父親的遺志,繼承周公、孔子以來的道統、華夏的歷史傳統。

 

對理想世界進行觀象的行為特質,不斷在歷史中出現,自勵「吾道不孤」者如:周文王被拘禁時,推演了《周易》;孔子在窮困之境,編寫了《春秋》;屈原被流放後,創作了《離騷》;孫臏被砍了腳骨,編著了《孫臏兵法》;《詩經》三百篇,也多數是古人面臨絕境,以立言流傳千古之作。

 

現今的年代,市場化宣導的理想世界,就是要讓自己快樂,為自己而活,家事、國事、天下事,則事不關己,己不勞心;而已成為生活必需品的社交媒體,為自戀文化推波助瀾;當造化弄人,生處困厄,如果不懂仿效先賢,只能走梵谷的路,躁鬱不安,生無可戀。

 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守住內心的溫暖與希望 把傲氣修練成傲骨

膽、忍、先 開天闢地的領袖氣象

當有特殊待遇要求,給還是不給?

用同理心架接跨世代 仙妮蕾德 陳君華 只要目標一致 條條路都可通

有內耗衝突,還需要敵人嗎?

自我服務偏見 成功是我的努力,失敗是他人的原因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