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是武漢大學的「企業家國學班」招生事件受到媒體的關注。焦點在於:一年上課36天,學費高達人民幣3萬6千元。這樣的收費是不是太誇張了?有沒有利用國學來斂財的嫌疑?
我的回答很清楚:一,公開招生,寫明條件,報名者自願前來,實在與斂財無關。二,任何教育活動的老師,都有「智慧財產權」,尤其在人文方面,可以說智慧無價,因此定價高低並非問題所在。三,既然許多MBA與EMBA的課程,收費十分高昂,憑什麼要求教國學的老師一定要收費低廉?
台北市一所國小招收雙語班學生,一學期的費是12萬元,一年就24萬元了。即使收費如此昂貴,想要插班的學生,錄取率是百分之一。由此可見,談教育問題,重點不在於價格,而在於價值:學習者認為付這些錢是否物超所值?那麼,收費者應該存著何種心態呢?
把賺錢當做工作的結果
我因為常在各地演講,所以很早就認真想過這樣的問題。理解的關鍵是:分清楚目的與結果的不同。這個觀念其實涉及了職業倫理,因而也與所有的上班族有關。
譬如,我在台大教書,每月獲得薪水。 ... ...
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/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