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橫柴入灶」是一句閩南語諺語。早年尚未發明瓦斯爐前,人們烹調,需在灶中生火,燃料則為木柴,因為灶門小、內爐大,放柴入灶必須直入,橫放肯定進不了灶。因此,用來形容「明知行不通卻蠻幹」,或是引申為「強辭奪理」的情境,十分精妙。
「灶」跟「柴」都是具體可見的事物,再怎麼不知變通的人,也不會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將橫柴硬擠入灶。然而,在工作領域上,面臨的問題(灶)有時較為複雜,不易一次就用對方法(柴)。如果持續用錯的方法,卻未能意識到要「及時改變」,不就是不知不覺中陷入「橫柴入灶」的狀況而不自知嗎?
重視時間成本
比方有一類人,做事方法數十年如一日,效果不彰卻無動於衷。他們做事的過程,甚少思考怎麼做效果最好,只要「有在做」就好了。這類人在不知不覺中,誤把手段(有在做)當成目的,倘使不改變心態,至多只能成為組織內的萬年科員,甚至很快會被組織所淘汰。
即使有些人做事很認真、負責,但處世卻不知「變通」,導致遇事成效不彰,只能乾著急。雖然有心把事做好,事情的推展卻甚為緩慢, ... ...
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/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