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,嚴重性超過了各國先前的判斷,到目前還沒有緩和的趨勢,時間和感染人數都遠遠超過了2003年的SARS非典。這個疫情隔絕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,也重創了航空旅遊等行業,加上國際之間政治與經濟方面的角力,新冠疫情恰恰成為推動世界改變的一個加速器。
新冠之後,世界會出現什麼面貌呢?中國和美國會不會形成兩個對抗集團?不同種族之間會不會有更大的矛盾?5G時代很快到來,地球上每個地方、每件大事,都可能在手機上得到答案。在手機上遊覽旅行景點,可能比親臨現場更精彩,新世代的人會更宅在家嗎?
台灣今年出現的新名詞「報復性消費」,反映在國內各個旅遊景點。明年或後年新冠疫情緩解後,會不會也有一波國際旅遊的報復性消費?或者,國際之間的壁壘增高,旅遊或商務人員往來反而減少?從各方面來看,疫情結束後,世界可能變得更加疏離。
「數字經濟」正式出現在官方檔中。7月15日中國國家發改委聯合13個部會,發布了「支持新業態、新模式健康發展,啟動就業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」,推動「互聯網+」和大資料戰略,發展中國的數字經濟在全球居於領先地位,共提出了15項意見,包括:互聯網醫療、線上處方互認制度;共用互聯網平臺建設;加快推進5G、資料中心的基礎建設;推動電子合同、電子簽章、電子認證,完善線上辦公環境;降低個體經營者線上創業成本,可使用網路經營場所登記個體工商戶……等。
坦白講,在中國政府強力支持推動下,可以預見5G時代的數字經濟,中國勢在必得,要居於世界領先地位。其可能的結果或許會出現美規、中規兩種標準,在世界擂台上競爭。台灣在社會、文化、經濟、政治各方面,不可能一面倒的選邊站。
數字經濟時代來臨,政府控管的力量更加強大,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,甚至在台灣,個人所有的資料都在政府的掌控中,一旦國與國之間涉及經濟利益的抗爭,企業與個人的經營風險就大增。這樣的場景,令人不寒而慄。未來,生態自然與個人自由,都在人工智慧的監控下。
蘇聯獨裁者史達林曾經說:要控制這些少數民族、工農階級……,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生產伏特加酒。依我看來,政府發三倍券和發伏特加酒,背後的用意是差不多的。
新冠疫情終將過去,但是接踵而來的挑戰,可讓我們不能大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