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優惠    註冊登入
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
組織醫觀點

組織何時能達到群體免疫?


分類 / 組織醫觀點
作者 / 黃敬英
期數 / 第354期

    組織何時能達到群體免疫?


朗讀:

 

疫苗不對、沒有辨識出容易陣亡的族群、忽略了輕症或無症狀者、未做好隔離和重症照護,會使得疫情一發不可收拾,應用到組織運作也一樣,一旦出現這些狀況,將會使得組織面臨絕大多數夥伴染疫或陣亡的危機。

 

「本土案例愈來愈多,身邊家人確診、同辦公室同事確診、朋友確診怎麼辦?匡列對象包含同事、同學、同住親友、同梯或同工作場域等,這些都是容易與確診者發生密切接觸的……」

 

看完這報導,不禁莞爾一笑,我覺得指揮中心的幕僚裡,一定有人接觸過組織行銷的洗禮,連列名單(匡列名單)的原則都用上了。

 

為什麼要打疫苗?

傳染病向來是人類生命重要的威脅之一,在20世紀就有幾次的流感大流行,過去人們對於傳染病束手無策,直到疫苗發明後這情況才大大的改變,讓人類逐漸免於嚴重疾病和大規模傳染病的恐懼。

 

疫苗之所以能夠預防疾病的原理,是建立在人體的免疫基礎上,當感染過某種病原體後,人體便會產生專一性的抗體,主要是用來預防身體下一次的感染;疫苗中對人體無害的病原體在注射進入人體後,會讓人體在低風險的情況下達到感染的目的,進而幫助免疫系統辨識與記憶,之後當面臨真的病原體侵入時,自然就能消滅病原,保護人體。

 

人類使用流感疫苗的歷史已經超過一甲子,根據流感疫苗保護效力的相關研究顯示,當社區流行的病毒株與疫苗的病毒株是相符的情況下,疫苗對於65歲以下成人的保護效力可達80~90%,而65歲以上老人因免疫系統老化而產生之保護效力雖不如成人,但仍可有效減少這個年齡層的老人因為感染流感而住院與死亡。此外,接種疫苗後除了接種者本人得到保護力外,當社區中有保護力的人群接種涵蓋率提高時,可阻斷疾病傳播,間接周遭的人也因此得到保護的效果。

 

新型冠狀病毒已造成全球大流行,雖然大部份的人感染後症狀輕微或無症狀,但在有症狀的人中,約10~20%會產生嚴重疾病,特別是年長者、慢性疾病患者和肥胖者。

 

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,疫苗的原理是將病毒或細菌的抗原或遺傳物質打入人體,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,以便真正接觸到該病原體時可以迅速產生免疫反應,降低感染、嚴重疾病與死亡的發生。

 

注射疫苗引發身體的抗體變化如圖1所示:身體第一次接觸到病原後,就會製造抗體,使得體內抗體濃度逐漸升高,直到殲滅病原,此稱為「初級免疫」(Primary Response)。未來一旦身體再次接觸到同樣病原,身體將能快速產生大量抗體並迅速殲滅病原,達到保護身體的作用,此即稱為「次級免疫」(Secondary Response)。

 

我OK,你先打!反變疫苗猶豫

之前在年輕人口中常常聽到的流行詞:「我OK,你先打!」等疫苗打到差不多的時候,剩下的人為何會猶豫要不要「打疫苗」?

 

當然,這種現象也不是只發生在台灣,有許多國家也發現到民眾對施打新冠疫苗,感到猶豫或堅持不打,這個現象就是叫做「疫苗猶豫」(Vaccine Hesitant)。在2021年中是人人搶疫苗,搶到驚天動地,然而到了2021年尾出現另一種現象,就是有一群「釘子戶」堅持不打疫苗,其原因最主要還是在於疫苗的安全性問題。

 

因為正常一支疫苗從研發到上市需要10年的時間,自2020年1月爆發新冠肺炎後,美、英等先進國家於同年12月就緊急授權讓疫苗上市,前後只花了11個月;尤其是莫德納和BNT這種先進的mRNA疫苗(中國疫苗是屬於傳統技術的減毒性疫苗),不禁讓我的生物科技感突然倒退數十年。

 

讓疫苗在須臾之間就上市,自然會引起部分人的憂慮,於是在打與不打之間徘徊,而「疫苗猶豫」為什麼會發生?我們以經營組織行銷來比喻打疫苗,也就是說,組織行銷是個專業多元的運作過程,如果不說清楚為什麼要選擇這家公司或產品時,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會加入的;同樣的道理,面對接種疫苗如果有疑慮的時候,也會發生拒絕接種的情形。

 

另外,日本做的研究也發現,較容易有「疫苗猶豫」的相關因素,包含女性、獨居、社經地位低,以及有嚴重心理困擾的族群,尤其是年長者。

 

鼓勵接種,應強調個人好處

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聽到「群體免疫」這個詞,目前學界普遍認為,要形成「群體免疫」,一個國家或地區至少60%以上的人口要產生抗體。但要如何產生抗體呢?打疫苗和直接感染都會產生抗體,差別只是在於死亡率不同。

 

當然,也有超級多的長輩問我,要不要打疫苗?我只能說,如果您會有接觸的風險但慢性病控制穩定的話,那我建議打;反之,如果沒有接觸風險或是身體狀況很差的,則建議緩緩或是與您的主治醫師詳細討論。

 

時至今日(2022年5月),我國也想方設法提高第三劑的接種率(1劑83.8%、第2劑79.1%、第3劑59.9%,統計時間2022.05.01),包含祭出各種誘因,像是送禮券、送米、送精美禮物等。但本人覺得,更大的誘因應該是讓民眾更清楚知道接種疫苗的「個人好處」,而不只是群體好處,也就是從「個人利益」為導向的說服方式,來解決民眾的疫苗猶豫問題,這道理用在組織行銷也一樣。

 

醫診斷組織

「群體免疫」又稱為「人群免疫」,是對傳染病的間接保護,當人群通過接種疫苗或先前患有該病而獲得免疫力時,就會形成這種保護。其實經營組織行銷有很多運作法則跟醫學健康很類似,組織若達群體免疫,則可減少組織陣亡,這也是筆者開專欄的主要原因。

 

其二是以經營產品類別來看,依據2020年公平會發佈的多層次傳銷事業經營發展狀況調查結果,營養食品佔比65.08%、美容保養品17.3%、清潔用品3.55%,我國經營組織行銷最大宗產品類別,還是以銷售營養食品為主,因此,從業人員若能將正確健康知識與組織運作融合一起,豈不是一舉多得。

 

從經營組織行銷的第一天開始,每一位經營者對自己組織的夥伴無不愛心爆發,深怕夥伴遇到挫折、冷水、毒言和適應挑戰等問題,猶如在照顧自己的寶貝長大一樣。然而最怕的是人財二失(業績沒了、人也跑了),為了避免這現象發生並適應組織行銷的生態,組織通常都會透過長期的教育訓練來打預防針(疫苗),希望每一位夥伴都能越挫越勇(抗體)。不過事實上,真的有這麼容易嗎?

 

筆者自1999年開始接觸組織行銷,一路看下來,雖然組織的疫苗接種率(教育訓練)幾乎超過80%以上,而且是年年接種,但高高低低的陣亡率始終不穩定。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:

 

  1. 疫苗不對,教育課程需調整:這個概念就類似新冠疫苗品牌有很多,但並不是每一支疫苗都適合你,你必須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疫苗。也就是說,針對組織不同層的夥伴,必須要有不同的課程設計,其課程內容是否跟得上新世代潮流,也會影響整體效益。
  2. 容易陣亡族群有哪些:新冠肺炎的高致死率族群有高齡者、慢性病和肥胖者,這些族群容易在感染後致死的原因不外乎是免疫低下、容易感染和多重疾病影響等因素,那麼在組織中,你是否想過哪些族群是容易陣亡的?
  3. 忽略了輕症或無症狀者:每當有國外大型直銷公司進到台灣的時候,不難發現組織總會有一波人員流失,而這些人的流失往往會讓我們措手不及。當然,也有些人認為跑來跑去本來就很正常,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,跑來跑去的這群人,通常是被我們忽略的輕症或無症狀者。
  4. 未做好隔離和重症照護:對於已經開始有負面想法的夥伴(感染者)並未即時做好隔離處置和重症監護,因為這種夥伴的CT值低、傳染力極強,一不小心就會感染整個組織,一發不可收拾。

 

最後給各位讀者一個誠懇的建議:今天不教育,明日空悔恨!
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

標籤:      

延伸閱讀

猜你喜歡

熱門內容

想要組織長生不老 先植入長壽基因

江湖在走,視力要有 如何練就一眼看穿的視人術

從失智看複製 複製不出錯,組織不秀逗

組織何時能達到群體免疫?

經營組織如同保健養生 只要長壽,不要老化

體重節節高升 業績步步下滑 贏回人生需要一個熱辣滾燙的動機

影音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