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群人,不一定是最高階,也不一定是最厲害,但他們是組織中不能缺少的關鍵族群,就像腸道中的益生菌,只要數量夠多就能趕走壞菌,這群人只要人數夠多,就能創造出優質文化,吸引對的人上車。
人聲鼎沸的會場中,看見許多夥伴正忙著準備下一場說明會,站在旁邊觀察的我,明顯感受到這裡的與眾不同,就是有許多夥伴會主動整理環境、排列椅子、熱情地與新朋友招呼,有這種自發行為的夥伴,我們稱之為組織中的「益生菌」。
看不見的卻很重要
在疫情波濤起伏的這幾年,整個消費市場疲弱不堪,卻有一個看不見的產品越賣越好——益生菌(Probiotics)。益生菌已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(FAO/WHO)定義為:「活的微生物,只要給予足夠的劑量時,會為宿主帶來許多健康好處。」
近20年來,台灣的益生菌市場蓬勃發展,儼然成為家喻戶曉的主流保健食品
,更是許多婆婆媽媽用來對付小孩腸胃炎、過敏的好幫手。但益生菌該怎麼吃和挑選才是重點,隨著科學研究進步,益生菌的功效愈來愈多,究竟益生菌還有哪些功效?
當我們食用益生菌時,益生菌會進入消化道,在那裡還生活著其他數十兆的微生物,這些微生物稱為「腸道微生物群」,每一個腸道微生物群都是獨特的,就像指紋一樣,世上沒有兩個腸道微生物群是一樣的。存在裡面的微生物大多是在維持身體正常運作和發揮正常生理功能。微生物可以從你無法消化的食物中獲取重要營養物質,培訓你的免疫系統,也可以改善腸道屏障的完整性。
所以當你食用益生菌時,就是將有益的細菌引導到你的消化系統中,然後促進有益微生物活動,並抑制有害的細菌過度生長。儘管與腸道中的微生物相比,益生菌的數量算是很少,而且停留在腸道的時間也不會太久,不過科學證實,益生菌可以幫助消化和免疫系統的健康。
益生菌讓你不腦滿腸肥
科學界針對益生菌對健康益處的研究從沒停過,目前已確定的兩個成果就是促進消化道和免疫健康,例如偶發性的便祕、腹瀉、脹氣和過敏。有些益生菌還可以控制有害微生物,像是幫助消化乳糖和減少因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瀉問題,因為抗生素會殺死腸道中的好菌和壞菌,因此許多醫生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會建議患者補充益生菌,來幫助消化道恢復。另外,有些益生菌可以減少陰道反覆感染的問題,或是透過降低膽固醇來改善心臟健康等。
還有一個受惠於益生菌的族群——嬰兒。根據研究指出,適當食用益生菌可以減少嬰兒腹痛時間和症狀,也可以預防嬰兒濕疹和早產兒常見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,可說是多多益善。目前科學家也在進行其他有潛力的健康功效研究,例如透過腸—腦軸線來改善焦慮和憂鬱的問題。
選擇益生菌要別有心腸
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出,但哪種益生菌才是對你有幫助的?首先請記住一點,並非所有的益生菌產品都一樣,不同菌株、特性和功效都不同。益生菌的分類和所有生物一樣,是按屬和種來區分,這個道理就像不同品種的狗也會很不一樣,所以就算是相同屬、種的益生菌,但菌株不同就會有明顯的差異。例如某一隻菌株能夠改善你的免疫系統,並不代表另一個益生菌菌株也能達到相同效果。
此外,要衡量益生菌產品中含有多少活菌,我們可以看菌株數量或菌落形成單位數(CFU)。通常益生菌產品每劑約可提供1億到500億以上的活菌,但要注意的是,並非所有益生菌都要相同劑量才有效,也不是劑量越大越有效,而是要看這隻菌的研究劑量和產品標示是否一樣,才能夠發揮效果,因此,如何選擇益生菌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有著不同的基因、飲食和居留型微生物(resident microbes),所以每個人對益生菌的反應都不一樣,建議可以連續使用益生菌一個月的時間,如果這一個月都看不到任何幫助,那說明這個產品不適合你。選擇益生菌產品有幾個重點:
- 必須是活菌才有效
- 注意原廠建議的保存溫度,有些需要冷藏
- 外盒須標示菌屬、菌種和菌株
- 活菌量數要夠
- 需有科學資料佐證
WOW 組織也會水土不服
從小到大我們常聽到,當一個人搬到一個新環境時容易發生水土不服的現象,到底什麼是水土不服?我們從出生開始,幾乎空氣可以到達的部位,比如皮膚、眼瞼、呼吸道、胃腸道、泌尿生殖道的表面都會建立起微生物群,這是人體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結果。這些微生物的組成及相互關係是在長期生活中建立的,每個人都不一樣,與其健康狀況和飲食有關。所以,到一個新地方後,環境的微生物群改變了,加上飲食改變,就會影響原來腸道的微生物,而腸道微生物群的失調就可以解釋為「水土不服」。
在組織中也有水土不服的問題,這個「不服」又是什麼?答案就是「人」。缺少了什麼人,會造成組織卡卡,以至於無法發揮強大的運作力量呢?其實這群人在組織中不一定是最高階,也不一定是最厲害,但他們是組織中不能缺少的關鍵族群,就像是腸道中的益生菌一樣,只要數量夠多就能趕走壞菌,這群人如果人數夠多,就能創造出優質文化,吸引對的人上車。
先天基因+後天微生物=你的健康
有人說益生菌發展至今已是紅海一片,現在益生菌的功效,從頭到腳幾乎全包了,包括改善失智、睡眠、情緒、口腔、肥胖、代謝(糖尿病)、免疫(過敏)、泌尿道和皮膚等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每個地區的人其體內的微生物群表現都不一樣,研究益生菌20多年、台灣教母級益生菌專家呂春美博士指出,醫學上透過基因檢測方式,才能正確知道什麼菌株對你幫助最大、也最有感。
目前已有業者可透過自主研發的微流體生物晶片分析技術,找到最適合個人的菌株(圖3),並製作出個人化單一菌種的益生菌產品,亦即把益生菌精準化、有效化,將精準醫學的觀念融入益生菌產品中,走出一個差異化的藍海之路,如能引進直銷通路,更能達到推廣的目的;此外,醫學上也有利用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或是真菌來調節免疫系統,研發微生物藥,協助病患達到改善疾病、恢復健康的目的。
組織醫診斷
什麼人是組織中的益生菌?擔任組織益生菌的夥伴通常具備以下特質:
‧自覺性:這是夥伴自發的行為表現—→每會必到、每到必會
‧超越性:願意扮演各種不曾做過的角色—→會場、聚會、邀約、主持、接待
‧奉獻性:願意去做看似與獎金沒有關係的事情—→學習、激勵、分享
‧有效性:這類自發行為對組織有正面影響—→組織績效提升
組織的益生菌夥伴是組織與公司關係和諧下的產物,可以反映出組織與公司雙方互動的正向回饋;也就是說,一家公司大多數的組織、體系中,有一定比例的經銷夥伴能夠產生以上這些自發行為時,這些夥伴就能扮演組織益生菌的角色,進行調節組織的運作、文化、績效等,幫助尚未進入狀況的夥伴,在良好環境文化下,慢慢地融入組織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