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直銷立法後的『有行無市』怪現象
分類 / 發行人的話
作者 / 李久慈
期數 / 第163期
中國直銷立法後的『有行無市』怪現象
朗讀:
我和業內的人士普遍交換過意見,對拿牌的問題,大都具有共識,認為直銷法的門檻已經很高,有條件且有意願申牌的企業,決不會拿自己的生意開玩笑,在政府的審批上,應該要做到公開明快,依法行事,依法管理。從法規公佈到今已經將近9個月,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家公司是經過公開透明的程序,頒發直銷執照,雅芳的拿到第一張牌,似乎只是個樣板,是個特批,讓業界無所是從,讓外界徒看笑話。
據我了解,大陸存在的直銷公司何止數千家,一些較大的公司,不論是外資還是內資企業,不論是轉型或非轉型公司,都事實上在用直銷方式經營,這些公司不乏正當經營,頗有規模的企業,難道這些公司都不期望有合法的地位嗎?法規公布後或許有一些執行細節需要進一步落實,但是最怕的是雷聲大雨點小,讓大家對政府立法與執法的決心失去了信心。
再從業界的反應來看,多數的業者都在等待「安利模式」出台,這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。回顧直銷50年來的發展歷程,雅芳公司多半採用單層直銷與店銷的模式經營(不過近幾年也嘗試改用多層直銷),安利公司則始終堅持多層直銷的經營模式。日前出台的直銷法令則直指核心的挑戰到這一點,直銷法中禁止「團隊計酬」,意味著要徹底改變全球直銷行業的發展趨勢(85%以上直銷公司採用多層次計酬方式),這個條款姑且不論安利公司或業界如何因應,但是本質上,「團隊計酬」在各行業也是普遍存在的,一般公司所用的「部門獎金」,保險公司所用的「團隊獎金」難道不是「團隊計酬」嗎?
所以任何政府在制定經濟法規時,必須要以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為立法的前提,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裡,任何違反市場規律的政策或法歸,都會窒礙難行。例如台灣幾年前實施的「健康食品管理法」,因為推動立法的立委缺乏行業實務經驗,一意孤行通過了此項法規,結果是健康產業的廠商照賣保健食品,對市場並未產生疏導或改變的作用。
當前大陸的直銷市場已經出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,就是愈來愈多的經營者對於直銷法抱持著失望的態度,逐漸不打算往直銷申牌的方向發展,其結果將是政府主管部門對行業的發展無法有效疏導,只能不斷的玩「貓捉老鼠」的遊戲,請問,這是一個朝向現代化發展的國家應有的現象嗎?
所以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問題,我建議立法部門應該要「開大門,走大路」,加大直銷法的宣傳力度,引道市場進入「積極宣導、有效管理」的良性循環,這才是正辦,各位以為如何?
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
標籤: